《国际税收》课程标准
前言:本课程是为税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国际税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国际税收、国际双重征税和国际逃税与避税以及国际税收协定,提高学生对国际税收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处理纠纷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本门课程共68学时。本教学标准按照教材与教学大纲制定,同时参考了学院教学标准写作相关规定。由张海涛执笔。
一、课程的说明:
国际税收这门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有关国际投资、国际经济与技术交流、国际贸易过程中税收管理与合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内容与体系大体包括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国际规范、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协定以及商品课税的国际协调问题等等。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国际避税的主要防范措施、国际税收协定等内容。
《国际税收》是税务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研究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必需的一门学科,国际税收的研究领域既涉及经济理论,又涉及国际税收的法律法规。这门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有关国际投资、国际经济与技术交流、国际贸易过程中税收管理与合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财政学、国家税收、税收管理和国际贸易等。本门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8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总学时数及课时分配表
章 第一章 国际税收导论 节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 第二节 国际税收问题的产生 第三节 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趋势 理论 2 1 1 2 2 2 2 2 实践 自学 参观 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 第一节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的类型 第二节 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 第三节 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 第四节 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第三章 国际重复征税第一节 所得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产生 及其解决方法 第二节 避免同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第三节 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2 4 第四章 国际避税概论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含义 第二节 国际避税地 第三节 转让定价 1 3 2 4 2 2 2 4 第五章 国际避税方法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 第二节 公司的国际税务筹划 第三节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 第六章 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 第一节 转让定价法规概述 第二节 转让定价审核、调整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预约定价协议 第四节 经合组织的转让定价报告与准则 第五节 我国的转让定价法规 2 2 1 2 2 1 第七章 其他反避税法规与措施 第一节 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第二节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第三节 资本弱化以及利用改变公司形式避税的法规 第四节 避税性移居 第五节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1 1 2 4 2 第八章 国际税收协定 第一节 国际税收协定及其范本的产生 第二节 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经合组织范本与联合国范本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 我国对外缔结税收协定的概况 2 2 2 第九章 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及我国实践 第一节 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概述 第二节 我国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 第三节 我国进口环节商品课税的税收管理 第四节 我国出口环节商品课税的税收管理 合计9章 34节 1 1 68 0 0 0
二、课程培养目标:
税收这门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有关国际投资、国际经济与技术交流、国际贸易过程中税收管理与合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处理纠纷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国际规范、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国际税收协定以及商品课税的国际协调问题。
基本要求:通过《国际税收》课程的学习,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国际税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国际税收、国际双重征税和国际逃税与避税以及国际税收协定,提高学生对国际税收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处理纠纷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四、课内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国际税收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国际税收的含义和本质;掌握国际税收和国家税收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商品课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理解所得课税对国际投资的影响;了解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趋势。
主要教学内容: 1、国际税收的含义 2、 国际税收问题的产生 3、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8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税收管辖权的定义及三种税收管辖权的含义、区别;掌握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掌握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掌握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了解行使管辖权的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主要教学内容:
1、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的类型 2、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 3、 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 4、 居民与非居民的纳税义务
第三章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解决方法(8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国际重复征税的定义;了解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同种税收管辖权冲突造成的重复征税的方法;掌握消除不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冲突所造成的重复征税的方法;理解双重征税减除方法的经济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
1、所得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产生
2、避免同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3、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第四章 国际避税概论(6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国际避税的概念以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了解国际避税的成因;了解国际避税地的类型和特征;掌握转让定价的含义及其对公司的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 1、国际避税的含义 2、 国际避税地 3、转让定价
第五章 国际避税方法(8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公司从事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了解公司国际避税的任务;了解公司通过中介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的方法;掌握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从事避税活动的特点和手段。
主要教学内容:
1、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 2、 公司的国际税务筹划 3、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
第六章 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11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的转让定价法规;掌握关联企业的判定标准;掌握转让定价的审核和调整标准、调整方法;了解预约定价协议;了解经合组织的转让定价报告与准则;了解我国转让定价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转让定价法规存在的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1、转让定价法规概述
2、 转让定价审核、调整的原则与方法 3、 预约定价协议
4、 经合组织的转让定价报告与准则 5、 我国的转让定价法规
第七章 其他反避税法规与措施(7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各国对付避税地法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各国采取的防止税收协定被滥用的措施;理解各国资本弱化以及利用改变公司形式避税的法规;掌握各国避税性移居所采取的立法措施;了解加强对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对付避税地的法规 2、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3、 资本弱化以及利用改变公司形式避税的法规 4、 避税性移居
5、 加强防范国际避税的行政管理
第八章 国际税收协定(10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国与国之间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原因;了解两大国际税收协定范本的产生过程;掌握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了解OECD范本和UN范本的区别;了解我国对外缔结税收协定的概况。
主要教学内容:
1、 国际税收协定及其范本的产生 2、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3、经合组织范本与联合国范本的主要区别 4、我国对外缔结税收协定的概况
第九章 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及我国实践(6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国内商品课税的税收管辖权原则;掌握商品课税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理解避免商品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了解我国关于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的概况;了解我国对进口、出口环节商品课税的税收管理状况。
主要教学内容:
1、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概述 2、我国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协调 3、我国进口环节商品课税的税收管理 4、我国出口环节商品课税的税收管理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建议:
该课程的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总成绩由试卷成绩、平时成绩组成,试卷成绩占80%,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占20%。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应当力求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国际税收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并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1. 教材:朱青、史燕平:《国际税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参考资料:
(1) 杨志清:《国际税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衍电:《国际税收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八、 附录:无
执笔人:张海涛
审核人:
批准人:
200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