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
作者:隋玉涛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6期
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新课导入更也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平台\",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构思安排的体现,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展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应该是怎样的呢?新课导入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程导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设好悬念引人入胜
每位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它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4\"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老师又问学生另个数能不能被“4”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不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4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4整除,哪些數不能被2、5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考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4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已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4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 二、推陈出新获取新知
知识需要温故知新,数学做为一门学科也是如此,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纵深。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间学讲一段巧分马故事。老人给三个儿子分马,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四分之一,小儿子分八分之一,老人共七匹马,马不能杀死,三个儿子没法分,有人给添了一匹马,分完后,自己又拿回了没有损失,很好的办法解决了问题。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听故事,很自然地从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作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联系实际引导教育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授课前教师应构建和谐愉悦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良好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例如在教学\"有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校牌、红领巾、五角星、桌面、学校的多边形花池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角,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周一升旗后,老师出示一面小的中国国旗,它的长是分3米,竟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面积的计算,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又共同营造出良好氛围。 四、加入多媒体激发兴趣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題》时,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題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題,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问題,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激起了学生强敗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总之,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利用多种形式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导入上时便能行吸引住学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在强烈的求知的心情下进入新课,运用多种方法,增强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启迪性,让实践和知识服务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