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创造思维培养探究
作者:李杰 王东 陈文晨
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7期
摘要: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往往忽视了其自身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造能力是规划设计相关课程的核心所在,要想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改善其创造性思维入手。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将教学重点从职业技能教学转移到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而如何抓住教学切入点,并找出当前教学当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成了当前重点探讨课题之一。通过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阻碍因素,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方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课程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035-03
随着“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化,具有创新型、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行业尤其如此。现代设计教育以两方面为主,一为技能培养,二为创造力培养。其中技能培养指的是学生掌握专项技术的能力,创造力则是学生自身拥有的一种综合本领,指的是学生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育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阻碍因素         (一)惯性思维的影响
惯性思维的含义是人总是通过习惯性思路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熟悉的问题而言,能够利用这种思维来解决问题,并提升自身的经验,但是一旦遇到全新的问题则会导致思维出现盲区,最终导致创造力的下降。处在这种思维中进行设计教育,往往容易让学生犯错误,并且在面对具体的设计课题时,学生一般都会沿用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却无法正确处理问题的不断变化性和更新性。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无论是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是理论知识,又或者是权威结论与从众经验等,都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1]。         (二)行为主义的影响
在20世纪初期,国外相关心理学家曾经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一课题,这种学科概念对各国思维教育的影响长达大半个世纪,而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而言,学习属于一种由外界反复刺激的过程。在认定学习中,学生一般都处在被动的地位,在思维主动性和批判性上失去了
自主权。从当前教学上分析,教师往往只会告知学生怎么做,但并没有让学生主动思考怎么做,在这种反复被动刺激当中,其学习方式的盲目性和机械性增强,无形之中学生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有严重的抑制[2]。         (三)缺乏知识和经验
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造力的维度,同时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风景园林设计教育过程中,图形的创造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学生的想象力一般以知识积累为基础,只要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其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基于认知程度来分析,学生思维的广度也会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在对形象素材的解构方面,兴趣比较广泛的学生想象的形象素材往往比兴趣单一的学生丰富[3]。         (四)个体封闭式学习
在我国设计院校当中有比较多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往往将自己长期封闭在一个特殊的孤立的学习空间当中,也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构思和设计。这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极为不利,并且还会对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造成严重的阻碍。另外,任何创新都需要立身于社会文化环境当中,它是群体合作的产物[4]。         (五)样式主义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那就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习惯于模仿其他人的作品风格。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共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行为主义教育的惯性影响,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习惯于寻找先例,模仿成了一种比较自然的事情。另一方面是样式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是功利性社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这种快节奏的文化形式让学生更愿意采用已有的样式,而不愿意花费时间来进行创造性设计[5]。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意识         1.克服惯性思维
克服惯性思维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质疑和思考的习惯,对他人的错误观点提出质疑,并且通过探究与交流的方式来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利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来设计不同训练模式,丰富学生的思维体系。最后,在练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这些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练习[6]。         2.树立创新性思维
要想树立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谓的束缚指的是不同形式的规定,在课程教学当中,大方向都是由学生来把握,而其中的细节想法则需要有着遵照自身的想法来完成,大部分学生面对这种自由性的思维模式都会显得不知所措,而对于一些喜爱设计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尽其所能”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学生能够自己慢慢拿捏、推敲、决策和规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比课程开始前就严格布置规划出风格来要强得多。并且在这种设计构思下,其想法和表达都需要进行情感投资。如何利用他人不会想到的方式来表达自身情感,如何将自身所擅长的东西运用到极致,如何保持自己的想法自主,这些都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这些内容看似无关紧要,但其中所蕴藏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7]。         3.培养创造意识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严格指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习的界限在哪里,什么红线是不可跨越的,以及学生们的能力差异等等。在以上条件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变得小心翼翼。而在设计课程当中,越来越多的束缚应该得到了松懈,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在教学时,尽量不要对课程做出严格的定义,而是将所有的知识内容和主题提出来,然后按照不同的风格和类型,与学生一起对所有园林景观设计可能性进行剖析,并且加以记錄,与所有园林设计知识结合在一起,教师需要将学生自己所想、所爱通过手绘的方式进行记录,等到了课堂交流时,班级当中就会出现很多类似于诗词歌赋、网络、足球、动漫等内容,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展出自己的作品。设计是一种自由而充满情感的灵魂体会,不仅仅是对课本当中的知识进行生搬硬套,而且需要将学习阶段和实际工作相接轨[8]。         (二)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         1.培养自主意识
第一堂课是重点所在,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对相关专业有着大致的理解,另一方面还需要尝试让学生明白,模仿出来的设计只属于别人,而只有通过自主创新的设计才真正属于自己。要让学生能够描绘出自己心中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作品的气韵和震撼力。在第一次课堂练习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美丽的景象,并且搭配上简单的描述性文字,然后让学生能够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景象讲解。这种训练方式看似容易,但具有非凡的意义,这是学生心目当中的画作,而不是单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学生即便缺少绘画功底,但是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9]。         2.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知识或者经验都是学生在提升设计素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元素,而对于一名风景园林规划教师而言,虽然不能通过短暂的学习时间来系统地传授学习知识[10],但是能够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当前知识创新和发展
的速度。由此可见,最好的方式便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学习框架,做到主次分明、框架合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让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完成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11]。         3.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从传统意义上分析,教学指的便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将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人。而训练则需要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能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运用。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数千年来从未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仅仅只是作为知识的接收器,在教与学过程中一直处在被动地位,因而学生大多都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其中教的方式往往是点到为止,而教的内容也往往都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只需要传授给对方即为达到目的,但在很多时候这种内容可接受也可以不被接受。而训练则不同,主要是为了被训练者掌握某项技能而开展的一种实践方式,无论是形式还是特点都有着一定的强迫性,被训练者往往也没有任何的接受能力,在传统意义上完全抹杀了“教”与“训练”的区别,让教学完全变成了训练[12]。         4.开放式设计项目设置
一提起创造性,人们往往都愿意在其之前添加“艺术”这一名称。而对于艺术行业而言,创造力是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在风景园林设计教育中,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艺术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因此,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也会遭受到相应的削弱。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各大高校都在全面扩招,而设计院校每年都会培养出大批设计人才,但是创造性缺乏几乎成了这些设计师的通病,并且相关院校也没有将创新能力作为判断学生毕业资格的项目,并且这种情况也愈演愈烈。
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而言,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而这种创新意识需要以感知力和领悟力作为基础,并且以审美能力作为前提,这也隶属于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部分。只有会审美的人才能做好设计,或者说只有拥有审美能力的人才能具备相应的设计创造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所有的潜能。         (三)建立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属于一种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课程,其主要是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项目结果的考核,同时还需要对项目过程进行考核,因此不能仅仅只看最后的考核成绩,还需要对每一个任务项目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能够更加直观地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全程监控考核体系需要研究当前用人单位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需求,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三、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不只是进行风景园林建造前筹划谋略的一门课程,更是一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和思政培养的课程。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发展史而言,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史。其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内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当前时代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同时还能使其摆脱相应的束缚,更多地从形式上、思想上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殷佳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与专业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以校园生态实践论坛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104-105.
[2]邹萍秀,曹磊,王焱,等.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8):72-76.
[3]潘剑彬,朱战强,付喜娥,等.美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典型范例研究:奥姆斯特德及其比特摩尔庄园作品[J].中国园林,2019,35(8):98-103.
[4]方斌,崔志华.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淮安市清江浦区为例[J].大众文艺,2020(1):151-152.
[5]吴苗,段丽娟,陈丽.项目式教学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88-90.
[6]杨静,成玉宁,爱德華多·库拉.意大利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探究:以罗马图拉真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7]宋安琪,季心蕙,赵兵.基于生态修复理论的长江岸线林带景观营造:以扬州市江都经济开发区沿江区域林带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园林,2020(3):71-75.
[8]代彦满,员巍.数字化导览展示系统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以陕州园林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61-63,69.
[9]汪结明,彭文罡,李瑞雪,等.矿山废弃地的参数化设计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6):118-122.
[10]钱芳,奚冠东.界壳理论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1):97-101.
[11]崔柳,于佳琳,赵宇婷,等.风景园林人类世生态系统理论与复杂性设计思维教学实践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课程studioⅡ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5):99-105.
[12]杨舒婉,崔志华.“乡村振兴”理念下的洲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市八卦洲临江村为例[J].大众文艺,2020(4):108-109.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