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教师讲义副本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教师讲义副本

来源:九壹网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教师讲义副本

物理专题复习

运动学

一、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的条件:① F 合=0或②F 合工0且F 合与v 共线,a 与v 共线。(回忆曲线运动的 条件) 2、基本概念

推导:

1 2

1 2

-aT 2 第二个 T 内 s — = vj ? — aT 2

2 ■■ 2

(1) j 位移 '路程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平均速度 「速度 (3)」

加速度式增加的速度

平均速度大小二 位移大小 时间

平均速率二路程

3、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F 合式0且为恒力,a 恒定) ■变加速直线运动(F 合式0但为変力,a 变化)

(F 合式0)

4、匀变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 指大小方向都不变

i 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 要是直线均可。

(2)公式(会“串”起来)

V t =Vo +at

基本公式

1

=消去t 得v t

2

s = v o

t at

L 2

-V Q = 2as= v s =

2

V t 2 2

_ V o t+Zat 2

①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f = 2

一二V o

V 。 (V 。 at) V 。 v t

2

1

v 0

a t

2

V t/ 2 =V=J=§

2 t

②根据基本公式得乓=

aT 2

S N 3 一' S

N =3 2

aT Sm 一 Sn=( m-n)

aT 2

第一个T 内 s 〕二v 0T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 要求必

同学须会推导,只有亲自推导过,印象才会深刻!

(3)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T末、2T末、3T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 3,, n;

2 2 2 2

②在1T、2T、3T,, nT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2 : 3 ,, n;

③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各个

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C 2 一1): 3 - 2),,

(n -、n -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2 : ,3,, ?. n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竖直

上抛运动

的对称性得到的启发)。(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5)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 1 2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适用全过程S = V o t - g t ; V t

2

=V o-g t ; V t - V o = —2gS (S、V 的正、负号的理解)

2

上升最大高度:H = 仏上升的时间:t= V o

2g g

对称性:

①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②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t上二t下二V o。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g

g

(6 )图像问题

识图方法:一轴物理量、二单位、三物理意义(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

图像法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数学方法。用它可直观表达物理规律,可帮助人们发现物理规律。

借用此法还能帮助人们解决许许多多物理问题。对于诸多运动学、动力学问题特别是用物理分析法(公式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恰当地运用运动图像处理,则常常可使运动过程、状态更加清晰、求解过程大为简化。请叙述下列图象的意义.

①、位移一时间图象(s-t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静止的s-t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上;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及符号

②、速度一时间图像(v-t图像):

横轴表示时,纵轴表示速度;请叙述下列图象的意义

静止的v-t图像在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直线上;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上;

匀变速直线运的v-t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及符号;

当直线斜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同号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直线余率(加速度)与运动速

度异号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

动。

匀变速直线运的v-t图像在一条倾

斜直线上,面积表示位移(7 )追

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

方法: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

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

1. 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相等时,S追<S被追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追<S被追、V追=V被追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被追

③若位移相等时,V追>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 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二、思维方法篇

1. 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一也S

① 用定义式: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t

速直线运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3. 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4?逆向思维法解题v=V^Vk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2

5 ?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6.用比例法解题

7?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

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

三、【实例解析】

1. (2007高考全国理综I)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

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 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口令时起跑,

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

L =20m。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该题实质上是追及、相遇问题,其物理情景同学们比较熟悉,对参加过接力赛的同

学来说,大多都能正确画出如下过程示意图。

依据甲、乙两运动员的运动过程所

作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6.5m。

2s n 遇点

⑴由于追上时:甲乙=:,由图知

S o S2

三角形A的“面积”即为甲“发口令”时二者间距S o

S i

(S o -S2 ),三角形B的“面积”为甲、乙

1

相遇时乙的位移且s^ = s0t , t

2

.2

所以a二'。

2s c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L = L-s0=20 -13.5 = 6.5(m)。

2.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B、BC段加速度为3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C,则

2

A. a1> a2

B. a= a2

C. ac a 2

D.不能确定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下方所围成的

图线b、c不满足

AE=BC图线a可满足之。又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 i

3. 汽车由甲地从静止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停下。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可做匀速运动,也可做加速度为a匀变速运动。已知甲、乙两地相距

S,那么要使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

间最短,汽车应如何运动?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该题属于运动学极值问题,可用公式法建立方程,然后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下面用速度图像求解:依据汽车运动特征(匀加速、匀速、匀减速)可作如下速度图像。因位移

s恒定且等于梯形的“面积”,要使时间最短,汽车应无匀速运动过程,即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设最短时间为t m,最大速度为:m,则据

S T m t m, m\"芍,得t

四、2009年部分高考题

1、(09年全国卷H)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

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

11分别为

1 A.—和0.30s B.3 和0.30s

3

1 C.—和0.28s D.3 和0.28s

3

2、(09年江苏物理)7.如图所示,以8m/s匀

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

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

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

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3、(09年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 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

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