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处理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

处理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

来源:九壹网
处理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

一、合成、分解法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三力平衡的问题.具体求解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将某力沿另两个力的反方向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二是某二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

[例1] 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mg

A.2sin α 1

C.2mgtan α

mgB.2cos α 1

D.2mgcot α

[解析] 石块受力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两侧面所受弹力相等,设为FN,由三力平衡可知四边形OABC为菱形,故△ODC为直角三角形,且∠OCD为α,1mg则由mg=FNsin α,可得FN=,故A正确.

22sin α

[答案] A 二、图解法

在共点力的平衡中,有些题目中常有“缓慢”一词,则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常用图解法,图解法就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受三个力)的基础上,若满足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时,可画出这三个力的封闭矢量三角形来分析力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图解法也常用于求极值问题.

[例2]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

第 1 页

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 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 C.F1和F2都一直减小 D.F1和F2都一直增大

[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挡板是缓慢转动,所以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转动过程中,此三力(重力、斜面支持力、挡板弹力)组成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重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斜面对其支持力方向始终不变),由图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挡板对小球弹力先减小后增大,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

[答案] B 三、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列平衡方程求解:Fx合=0,Fy合=0.为方便计算,建立坐标系时以使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为原则.

[例3] 如图所示,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作用在物块上,随着θ逐渐减小直到水平的过程中,物块始终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物块受到的外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 B.推力F一直减小

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第 2 页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Fcos θ-Ff=0

FN-(mg+Fsin θ)=0 又Ff=μFN 联立可得F=确.

[答案] B 四、三力汇交原理

物体受三个共面非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例4] 一根长2 m,重为G的不均匀直棒AB,用两根细绳水平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棒平衡时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关于直棒重心C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μmg

,可见,当θ减小时,F一直减小,故选项B正

cos θ-μsin θ

A.距离B端0.5 m处 B.距离B端0.75 m处 3

C.距离B端2 m处 3

D.距离B端3 m处

[解析] 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O1A和O2B延长相交于O点,则重心C一定在过O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由几11

何知识可知:BO=2AB=1 m,BC=2BO=0.5 m,故重心应在距B端0.5 m处.A

第 3 页

项正确.

[答案] A

五、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的平衡问题,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很多情况下,通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例5] 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

A.水平力F一定变小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解析] 隔离物体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有F=mgtan mg

θ,FT=cos θ,在物体B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θ增大,则水平力F随之变大,对A、B两物体与斜面体这个整体而言,由于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但是因为整体竖直方向并没有其他力,故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绳子张力变大,但是由于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开始并不知道其方向,故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的情况无法确定,所以答案为D.

第 4 页

[答案] D

六、临界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假设法 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

(4)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求解.

[例6] 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 37°=0.6,cos 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可能是( )

A.3 C.1

[解析] 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1, 则F1cos θ+μFN=Gsin θ, FN=F1sin θ+Gcos θ.

-0.5×cos 37°0.22F1sin 37°得:G===;

cos 37°+0.5×sin 37°1.111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F=F2,则: F2cos θ=μFN+Gsin θ, FN=F2sin θ+Gcos θ,

+0.5×cos 37°1F2sin 37°

得:G===2,

cos 37°-0.5×sin 37°0.52F

即11≤G≤2,故选B、C、D. [答案] BCD

第 5 页

B.2 D.0.5

七、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7]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大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

[解析] 对小球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有△AOB∽△CDB,

RG则AB=F 又F=k(AB-L) 联立可得AB=

kRL

kR-G

AB2ABkRLkL

在△AOB中,cos φ====. R 2R2RkR-G2kR-G则φ=arccos

kL

2kR-GkL

2kR-G

[答案] arccos

八、正弦定理法

三力平衡时,三力合力为零.三个力可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

第 6 页

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由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例8] 一盏电灯重力为G,悬于天花板上A点,在电线O处系一细线OB,使电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30°,如图所示.现保持β角不变,缓慢调整OB方向至OB线上拉力最小为止,此时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等于多少?最小拉力是多少?

[解析] 对电灯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三力平衡特点可知:OA、OB对O点的作用力FTA、FTB的合力FT与G等大反向,即FT=G①

在△OFTBFT中,∠FTOFTB=90°-α

又∠OFTFTB=∠FTOA=β,故∠OFTBFT=180°-(90°-α)-β=90°+α-β FTB由正弦定理得sin β=联立①②解得FTB=

FT②

sin90°+α-β

Gsin β

cos α-β

因β不变,故当α=β=30°时,FTB最小,且FTB=Gsin β=G/2. G[答案] 30° 2

第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