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科目: 语文 提供者:张永红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时: 两课时 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宁镇下鲍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自觉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原有的语文知识用于平时的预习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精神作为核心内容,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主要让学生这样去学课文: 协作式学习方法;把学生分组,好中差结合,便于交流合作,协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方法:提高要求,由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的。 讨论、总结学习法;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和思考练习,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师活动 学 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快速进入课题 理解与领悟内容 检测学生理解情况 提问式导入 踊跃发言 依据教师指示细读 积极大胆发言 讲解与讲读 活动的探讨与讨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本内的基本知识点,能够很好地跟进教师讲课的思路,活动讨论期间发言积极踊跃,整体上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八、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 过去—摇篮 现在—祸河 保护大自然 变化 自然因素 水土 保护环境 原因 人为因素 流失 治理方案—关键是管住泥沙 九.教学反思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课堂老师组织的活动,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脸上挂着些许不解与困惑,在跟进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上存在一些困难,我感觉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一方面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我觉得在我进行上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吃透教材,不能将教材内容很好地进行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形式,再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情感上的投入,本身在进行讲述课程的时候只是注重知识地系统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思维与情感的差异。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样的一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争取上好一节适宜学生身心与知识结构特点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