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建构启智课堂探索
作者:李景平,王威
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23期
李景平1,王 威2
(1.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和谐发展。文章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为例,对促进深度学习、构建启智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启智课堂;解决问题;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3-0081-01
“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启智教学活动。教师要打造认知活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理解上的矛盾,促使他们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受关注,通过知识创建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情感体验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对教师来说,仅有一个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个实践性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进行数学启智教学时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决具体难题的知识,涵盖了教师的体验、感悟与反思。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故事引入,“大象奇奇在书包里找橡皮,可怎么找也找不到,为什么呢?”有的学生说:
“奇奇的书包太乱了。”还有学生说:“奇奇的书包应该整理一下,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以此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并协助学生动手整理书包。又如,在“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出示两组题,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说说每组题的规律,从而得出:第一组,被除数不变,观察除数和商,除数越大,商越小;第二组,除数不变,观察被除数和商,被除数越大,商越大。教师追问:“在除法中,除了被除数、除数不变,还有什么能不变?又该怎样观察?”从而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二、学习提问方法,养成质疑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学生有疑虑,就会产生悬念,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养成质疑习惯。
因此,在启智课堂的建构中,教师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学生有效质疑奠定基础。
三、深入学情,成就深度
建构启智课堂,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如何学会影响教师的教。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之前,教师观察到学生已经能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而且算法呈多样化。那么,在这节课中,教学目标就不是探究算法,而是反思算法。在学生的多样化算法展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种口算方法的共同之处,从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反思。这种边学边反思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此外,不同的学习起点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这实际上已经为启智课堂上更多的动态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
三、用“对比”理清认识,获得有效经验
奥苏伯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日常生活概念,科学思维中运用的概念是科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以物的形式存在的,学生在生活中有感知、有积累,已经形成了生活化的经验,即已经有了前概念。促进深度学习,建构启智课堂的意义在于剥离经验中的非本质特征,充分感知本质特征,从而形成学科性质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原型中获得有效经验,即以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原型作支撑,获得数学经验。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身边的物体上找角,这既能让数学回归生活,又能使新知得到确认、强化。
四、用“延伸”深化思考,生成课程资源
建构启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中隐藏着无数不确定因素,很难完全预设和控制,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资源的生成者。而教师也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提问者、指导者,更应该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因此,教师在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要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以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和谐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建构启智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培玉.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吴嫦云.小学数学“趣智课堂”的构建[J].数学教学通讯,2018(16).
[3]黄严.引趣启智,奠基小学高效教学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