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科教平台 中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① 戴显岩 (哈尔滨学院体育学院 哈尔滨 1 50086) 乔德旭 摘要: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文章对中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王进行研究,通过对二者的专业设置和 学制以及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可以从日本的体育专业课程发展中获得的有益启示,同时为我国的高校体育专生课程改革提 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10(c)-0212-0l 所开设课程沿着重视专业学科型向教育学 3.3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日本体育教育特别重视保键教育,在 我国高等教育采取的是集权 科型转换,巡视学校教育中的现代课题,联 专业课程设置设置了28种卫生和保 制,因此,课程设置的计划性较强。 系大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列出一些具体的 1我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1.1专业设置和学制 17前开设的体育专业有:体育教育专 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学专业、保 健康复专业和民族传统项目专业。所有专 业都只设本、专科两种学制,其中本科学 制为4年,修满l50个学分即可毕业,专科 学制为3年,修满80个左右的学分可毕业。 1.2课程设置 我国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 和选修课两种,均包含术科课和学科课。 为方便研究,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 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大类。 公共必修课。我国目前所开设的公共 内容;3.专业或与教育相关的学科,本类学 科的开设是教师获得资格证书的内容之 并对各类学校与各级证书提出了学分 要求,单开设具体的课程由学校自定,以发 挥学校的特色。 拓宽通识课程。打破传统体育教育培 养模式,拓宽知识结构。日本各体育大学 体育系科的教学课程一般由三大部分组 成,即一般教养、外国语、专业课程。课程 开设的总数在数量上要比我国目前体育院 校的课程数目大得多。在一般课程中加大 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内容。 一,健类科目。相比我国同类课程中只开设l 门体育保健学,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两国对 于健康概念的认识问题。 4启示 4 1加大选修课比例 日本的体育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总体上 看选修课的比例大于必修课。各大学在 二年级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使学生 能够尽早地根据未来目标选修一些必要的 课程。进入三、四年级后必修课大幅度减 少,选修课进一步增大,这给即将走入社会 一、重视理论课程的配置。日本的体育大学 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补充知识的机 必修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教育理论课、 计算机语言、外语等。这些科目的学分比 例不超过所需全部学分比例的30%。在内 容上,我国高等体育院系在社会学、史学、 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涉及较少。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由专业必修 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组成。我国体育院 系的专业课程种类除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 l1门主干课程(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体育 保健、体育心理、学校体育、田径、体操、 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外,还开设了相关 的专业课程,如开设了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经 济学等。但也应该看到,对于终身体育、闲 暇体育和休闲体育等内容涉猎较少。 调查显示,我国体育院校选修课的学 分及其比例均在3O%以下,平均值是26. 82%。这样的比例与国外同类大学相比,差 异性很大,选修课的比例很低。 2日本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日本属于地方分权和辅助型的教 育行政制度。 2.1专业设置和学制 Et本体育院系形成的学科体系有:体育学 科、健康学科、武道学科、社会体育学科和 学校体育学科等专业。日本的大学教育完全 实行学分制,从1994年起连高级中学也实行了 学分制。体育本科学制4年,修满13O个学分 左右即准予毕业,并可获学士学位及高中二 级、初中一级保健体育教师证书。 2.2课程设置 日本文部省课程设置教养审提出了大 学中改善培养课程作为培养方案的中心课 题。其课程设置分三类:1.关于教科科目, 即学习科目,在学习科目的名称上没有做 多大改动,但是规定获得的总学分数,选择 何种具体学科可由学校确定;2.教职科目, 会。我们也应该适度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4.2课程地方化 我国体育人才市场今后总的趋势是由 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就必 然要求各地的体育院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 况出发,实现课程的地方化、乡土化,因此 我国今后的高校体育课程管理应该由指令 形象指导性转变,对教材的安排应由“国 定制”转为“审定制”,加大各地区院系的 3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在课程科学化、现代 31理论与技术课的比例分析 化的基础上,实现地方化。 中日两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 4.3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我国体育不断向产业化、商业化、 理论和技术科目门数各不相同,日本开设的 体育人才 理论课为42门,占整个教学课程门数的64. 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形势需求,1%,中国开设的理论课门数为33门,占52. 市场也不断扩大。健身、健美指导员,康乐 体育经营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4%。日本开设的技术课为23门,占整个教学 管理员,课程门数的34.8%,中国开设的理论课门数 已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但我国目前的体 为22门,占35.O%。从理论课的开课情况看, 育专业仍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体。这样的专业分布显然是不合理的,已经不能 两国的专业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基本类似,但 日本的体育专业趋向于注重体育的人文、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才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已势在必行。 社会、方法学内容;而中国更加侧重于体育 因此,4.4实现课程综合化 的自然学科和生物学科方面的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综合化带 3.2课程结构与的比较 来了高等教育课程综合化。随着体育科学 El本体育教师教育历来采取开放制 度,实施“学科教育”和“教职教育”并重 的发展,特别是体育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的课程标准,客观反映了两大知识体系并 的发展,体育专业课程必须进行综合化,这 存“双专业”特性。我国现行体育教师课 样一方面可以跨越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 程结构主要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 间由来已久的人为设置的鸿沟,将其二者 系,在课程设置分类中未能看到有关教育 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可以促 学科领域的专门分类,较突出专业学科课 进各自学科的完善和发展。系科所开设的课程总数大约是我国的两倍,各 学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设定不同,总体上 看选修课大于必修课。另外在各门课程的学 分设计方面,各学校有重视理论课的倾向。 专业课程~有限的术科课程。13本体 育大学各专业的普修课程,lI3年级共开设理 论课23门,而术科仅在卜2年级时开设田径、 器械运动、体操、游泳、排、篮、手球7门课 程,而且术科各门学分只有l学分。术科教学 每周一次课时,总学时要比我国少得多。 .程设置比例,忽视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中的应有地位,处于传统的体育学科专业 参考文献 2l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 课程与教育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的滞后状 [1】王家宏.究IN】.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 态,“双专业”性质迟迟未能体现,最终凸 【2】黄爱锋,王健.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 现的仍是重体育学科轻教育学科的传统模 程比较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0.2. 式,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①本论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课题《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比较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 1524046。 212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