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有不同的分法。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阐释性说明文;述说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二、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 了解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2、 区别说明文不同类别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3、 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外露的;有的是内涵的;有的特征是表象的,有的反映的是本质。
4、 理清说明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5、 掌握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九种: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据、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状貌、打比方等。
6、 把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生动的特点。
7、 清楚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