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整合

来源:九壹网
妲莉嚼 希 Vo2. No4 SCmNCE FANS 教育教学4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 情境与提出问题 教学的整合 刘剑博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高中课程标准也对中学数学教学使用信 5-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中 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是基于国际、国内数学教育改革大趋势而开展的一项前沿性、探索性与实证性的数学教学研 究。本文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进行“情境一一问题”教学进行探索,重点着眼于信息技术与教学中、“设置数学情境~一提出数学问题一一 解决数学问题一一注重数学应用”各个环节的整合,从学生深层次的数学认知活动入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 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整合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0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37(2010)04—0017—02 一 引言 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整合的功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 1.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 度渗透到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整合为数学教 新性思维 学带来了极大地活力,并逐步影响着数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中。数学问题是整个教 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式有了新的 学过程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情境~问题”的核心。 要求,从而影响了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方法。《中华人民共和 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进行“情境一问题”教学,同样以培养学生问 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 题意识为核心。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人机交 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 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 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 技术模拟现实情境,自己构建数学内外问题的模型,进行数学探 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 究、数学应用、数学交流等实践,探究与发现成为学生重要的学 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 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投人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 2.在重视教师灵活运用基本教学模式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准》中也相应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 发展 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 在信息技术下进行“情境一问题”教学要求数学教师要在 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拥有高水平数学素养的同时要具有过硬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 只有教师本身对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以及数学本质理解透彻, 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 对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深人的分析,才能 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21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数 知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去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如何引导学 学整合是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课程标准对此全方位 生探索发现数学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为学生创建学习 的阐述也说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数学 情境,构建多元联系、灵活多变并且包括重要数学内容、过程、方 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法的交互式数学学习环境。 贵州师范大学汪秉彝、吕传汉两位教授,通过多年的潜心研 3.在重视以问题为纽带教学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 究,提出了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在教学中倡导 教学与学习效率 “设置数学情境一提出数学问题__解决数学问题__注重数学应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恐惧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在信息技 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 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中,计算机教学软件及多媒体的使用使抽 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整个教 象化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知识概念与相应的知识点更直接具体, 学模式以数学情境为基础,以数学问题为纽带。这样既把培养学 把静态的抽象知识动态化,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学生能够更 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又 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信息技术与“情境一问题”教学的整 把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建立在数学学科教学之上,找 合融人了相对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为学生创设更多更精彩的问 到了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意 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出问 识与创新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L引 题,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探究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 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整合的实施 问题”教学中.提出信息技术与“情境一问题”教学整合的功用 在信息技术下实施“情境一问题””教学,教师不是讲台上 以及实施方式,借助计算机利用数学软件作为教师教学的帮手 的“圣人”.而是承担“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情境的引入 以及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把探索的重点着眼于信 者、问题的启发者、学习的诱导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的创新 息技术与教学中“设置数学情境__提出数学问题一解决数学问 者”几种角色,同时,在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下,根据“情境一问 题~注重数学应用”各个环节的整合,从学生深层次的数学认 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学生也承担起“学习的中心者、情境的 知活动人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深入者、质疑的提出者、问题的探究者、信息的使用者、知识的应 的目的 用者、思维的创新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数学软件、 ——17—— 鹳 希 v02.No4 SCIENCE FANS 教育教学4 信息互联网络、数学教育技术平台这一媒介,教师对学生进行启 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并起到数学探究教学过程的支架作 用和教练作用;学生通过信息媒介对从进入数学情境到数学知 识应用这一过程进行质疑提问,并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在信息 技术下灵活引入、设疑、交流、提炼,把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数学情境为基础.以数学问 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给以学生足够的情感鼓励。 4.信息技术下灵活提炼.学做学用、成果评定、课程反思 我们都知道数学学习不仅是单纯地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 提炼和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 整个高中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帮 助学生提炼期间蕴含的数学思想。 在解决原情境问题的基础 上,学生对数学知识自我实践,反思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 法,思考能否对情境问题进行推广,从而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整合的模式 如下图: 问题,真正把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整个 教学过程。 四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整合的注意点 1.在教学中不能过多的依赖信息技术 许多教师认为,一旦课堂教学涉及了信息技术,那么他们就 把信息技术当成教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下 进行“情境~问题”教学,技术必须适应教学的特定范围和方 法,教师应做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时间的平衡,技术在多 数情况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使用技术而用技术。让计 算机完成那些繁琐的计算、复杂的作图等,并利用技术的放大、 跟踪、近似、迭代等各种功能,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 的空间.在“情境一一问题”教学中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式转 变为主动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高水平数学思维、 理解数学本质的活动。 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课件功能 目前国内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大多用多媒体软件如Au— thware、Flash、PPT等制作数学课件,而课件的功能仅仅替代黑 板粉笔的功能.作为呈现数学内容的一种手段.很少用数学软件 如Sketchpad、Mathematica、Matlab等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 问题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的本质、探索数 学结论。 3.教师教学理念要紧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的加快,教师会面对更加严峻的 挑战,大量新的信息技术、新资源需要教师去学习。教师同时需 要在发展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 1.信息技术下灵活引入,观察分析、激发兴趣、关注感受 教师在进行“情境一问题”教学时应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 设置情境,以新颖、趣味性吸引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和 创新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感受。使之积极地参与数学知 识的探索过程。 . 参考文献: 教师不能始终把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样,当前 一线教师的在技术和资源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将持续存在.这也 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进行“情境一问题”教学的瓶颈.也从侧面 说明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理念的创新尤为重要。 2.信息技术下灵活设疑,猜测探究、思维点播、信息咨询 课堂设疑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数学软件收集实验 数据并整理,在师生、生生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可能存在的数学规 律,从直观的几何罔形上发现数学结论,进而猜想探究。在这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并结合计算机 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 3.信息技术下灵活交流,求解反驳、实践支持、情感鼓励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交流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建 构者,这要求教师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在动手实践的过 [3]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 基础及实施策略》U],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25(1). 【4】吕召洁.《信 g-} ̄g下“活化”数学教学》叫,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5. 程中实现知识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动手笔 算进行数学推理对之前的猜测假想进行证明求解或反驳.数学 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猜想、证明或否定的过程中进行发展.教师应 ~【5]陈成存、何文忠、张荣娥.《信息技术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 讨》U1,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