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来源:九壹网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祷告(dǎo) 菜畦(qí) 收敛(liàn) ....B.狭隘(yì) 分歧(qí) 欹斜(jī) 废墟(xū) ....C.憔悴(cuì) 嗔怪(chēn) 静谧(mì) 黄晕(yùn) ....D.水藻(zǎo) 挨蹭(cèng) 暂时(zhàn) 须臾(yú)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截然不同 咆根问底 惊慌失措 B.麻木不仁 哄堂大笑 大相径庭 莽莽榛榛 C.花枝招展 豪不犹豫 各得其所 煞有其事 D.沉默寡言 沾轻怕重 水波粼粼 众目睽睽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常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C.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

D.母亲只好绝处逢生,默默承受一切痛苦,不停去庙里烧香拜佛,希望改变命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B.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概有二十三岁左右。 C.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D.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第1页(共14页)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D.“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6.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我们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目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要打我们的意思。 ..

B.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C.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

D.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想象超凡,夸张神奇,赞扬了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C.《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D.《狼》选自《聊斋志异》,这部书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赞叹:“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二、积累运用(24分)

9.(10分)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1)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其一)》)

第2页(共14页)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5)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论语>十二章》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7)《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 。

10.(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①竹绕篱,榆钱②落尽槿花③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④。

【注释】①陂(音“悲”)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②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③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乡村多以之为篱,花早开晚落。 ④两两归:指牛驮着乌鸦一同回村。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前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本首诗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1.(8分)综合性学习。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中学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全民阅读】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圣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请你从七上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来朗读,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2)【开卷有益】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3)【读书心语】小丽在“读书心语”栏里写下了下面的心语,请你仿写一句。 小丽:读《繁星•春水》,如品一杯茶,茶香满口,回味悠长。 三、阅读(42分)

12.(14分)阅读《老海棠树》,回答各题:

第3页(共14页)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3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

第4页(共14页)

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

(2)“老海棠树”这一事物在本文中有哪些作用?

(3)文章第一段写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来看,“张望”这一动作体现了奶奶怎样的愿望?

(4)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那么,我们该如何关爱老人呢?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

13.(13分)阅读《新叶》回答各题: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A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B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第5页(共14页)

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_________。

(1)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三种。 (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结尾处补全。 14.(15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各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及卒,如其所言 .④悉仰于官 .(2)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下列选项中与“夫君子之行”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第6页(共14页)

D.学而时习之 .

(4)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四、写作(60分) 15.(60分)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尝试着蹒跚学步,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做家务,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我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第7页(共14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解答】A.有误,“收敛”中的“敛”应读作“liǎn”;

B.有误,“狭隘”中的“隘”应读作“ài”;“欹斜”中的“欹”应读作“qī”; C.正确;

D.有误,“暂时”中的“暂”应读作“zàn”; 故选:C。

2.【解答】A.有误,“咆根问底”的“咆”应为“刨”; B.全部正确;

C.有误,“豪不犹豫”的“豪”应为“毫”; D.有误,“沾轻怕重”的“沾”应为“拈”。 故选:B。

3.【解答】A.有误,“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后面的“笑了起来”重复; B.有误,“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用来表达购买奇石不恰当; C.正确;

D.有误,“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与后面的“希望改变命运”矛盾。 故选:C。 4.【解答】A.正确;

B.有误,语意重复,“大概”和“左右”语义重复,删去“大概”; C.有误,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

D.有误,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去掉“由于”。 故选:A。

5.【解答】A.有误,说话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的时候,中间陈述语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B.有误,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不用引号。 C.正确。

D.“清明”后面的顿号和“和”字不能连用,应该删去一个。 故选:C。

6.【解答】文段写了怎样面对人生际遇。写作顺序是首先把人生比作一条河,说机遇稍纵即逝,再说

第8页(共14页)

抓住机遇与抓不住机遇的后果。因此顺序是④②①③, 故选:B。

7.【解答】A.“狡猾”本来是个贬义词,用在这里指孩子顽皮、可爱,所以是贬词褒用,词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B.“满心欢喜”褒义词。 C.“敬佩”褒义词。 D.“狭隘”贬义词。 故选:A。

8.【解答】ABC.正确;

D.有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故选:D。

二、积累运用(24分) 9.【解答】答案: (1)我言秋日胜春朝

(2)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书写)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 (5)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注意“涨”的书写)

10.【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句意: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注意抓住“流水”“田地”“榆钱”“槿花”的特点来描述。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动静相衬。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全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答案:

(1)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

第9页(共14页)

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2)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11.【解答】答案: (1)课文题目:《背影》

理由: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朱自清的《背影》以朴实隽永的语言歌颂了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2)读书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一本好书,一篇美文,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使平凡的生命变得高尚。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这次读书活动,体验美妙的读书之旅吧!

(3)读《水浒传》,如饮一杯酒,芳香浓烈,余韵绵绵。 读《红楼梦》,如赏一幅画,辛酸悲苦,一览无遗。 三、阅读(42分)

12.【解答】(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作答此类题目,需要紧密联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全面,用语精炼。第三段所写为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四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五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七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学习。据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描写对象作用的分析。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所写的奶奶的几件小事都与海棠树有关,所以“老海棠树”是全文的写作线索。根据第七段内容,可以看出奶奶的追求,奶奶在树下所做的事情,都表现她希望自己有用,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老海棠树实则是奶奶命运的象征。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不可分割,这棵树见证了奶奶的衰老与我的成长,含蓄的表现了奶奶和我的亲情。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根据下文回忆的内容,从奶奶“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的语言,从她扫院子、扫街,识字读报纸等事来看,她是希望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希望跟上时代,而不是成为家人心中的累赘。这里的“张望”是期望、希望的意思。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阅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通过老海棠树,回忆有关奶奶的事,这些事情表现了奶奶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希望自己能对家人更有用。但是当时的自己并没有理解

第10页(共14页)

这些,所以通过文中奶奶与“我”的表现,我们可围绕着关爱老人,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关键是要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等为中心来谈。表述时注意结合自身实际,语言简洁有条理。 答案:

(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树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2)①“老海棠树”是全文的线索,作者围绕着“老海棠树”组织材料,写奶奶的人生晚景;②“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既象征了奶奶渴望更有用,渴望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命运;③“老海棠树”是烘托奶奶形象的一个景物,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

(3)①希望有一份工作;②希望跟上时代;③希望自己不被时光抛弃(或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用)。

(4)示例: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认识到老人也有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们希望自己跟上时代,希望对亲人、对社会更有用。比如我的姥姥就是这样,在家里总想做些事情,可是妈妈总是说你好好休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关爱了。看来妈妈的话是错的。关爱老人,了解老人的想法要比赡养老人更为重要,我们要给老人体现他们生存价值的机会。

13.【解答】(1)本题考查抒情对象品质的归纳。解答此题可以从文中提取出作者赞美的词语作答,也可根据作者描绘的句子加以概括。“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争对生活的爱”,表现它对生活的热爱;“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表现它不惧环境恶劣,与地不争,却与人有益。“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表现它的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美德等。

(2)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散文中段落的作用一般会考查首段,尾段,中间某段,其具体作用也是不同的,但一般不会脱离两方面,即内容和结构。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开头部分的一句话,内容上,要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结构上一般为过渡、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从内容上看,第五段作者以简洁的语句,表述出自己对新叶的喜爱,最关键的原因是敬畏“它的德行和情操”。而对新叶精神的赞美,则是后面第六、七段的主要内容,所以此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所以正确判断修辞手法是解题的关键。A句,“急不可耐、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等描写,赋予新叶以人的情态,运用的

第11页(共14页)

是拟人,以此形象地表现出新叶具有无限的生机,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B句中的“亭亭如盖”“像汩汩流油”“像一层薄薄的光晕”,都是比喻的修辞,以此来表现新叶从不同距离看去,不论疏密,都具有无限的生机,表达自己对新叶的喜爱与赞美。两个句子中选择一句来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补写。阅读全文,可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描写新叶,表达的是对新叶精神的赞美。此类散文往往卒章显志,在结尾段点明中心,所以根据前一段“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的主要内容,此处结尾可由红花与绿叶对比,突出绿叶的陪衬之美,表现我们做人应如绿叶那样,不争不抢,默默付出。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答案:

(1)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②不惧环境恶劣;③忠守岗位;④与地不争,与人有益;⑤工作辛勤;⑥美化环境;⑦从不炫耀;⑧知恩图报

(2)从内容上看,本段一个“然而”表现作者不仅是被新叶的风姿所吸引,最关键的是“它的德行和情操”,从而引出下文对新叶精神的赞美;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A句:用“急不可耐、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描写人的词语写新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新叶充满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喜爱。 B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新叶澄明透亮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喜爱。 (4)示例:即使不能做一朵流匾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14.【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才,增长才干。 ②句意为: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冶,陶冶。

③句意为: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卒,死。 ④句意为:都仰仗官府。悉,都。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无以,无法。明志,明确志向。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第12页(共14页)

②重点词语:余,多余。负,辜负。句意: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3)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的”的意思。 A.代词,学习。 B.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C.助词,的。

D.代词,学过的知识。 故选:C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细读两文,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甲文中诸葛亮说的话和“如其所言”可知他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根据乙文中他告诫儿子的话,可知他是一个志向坚定,注重个人修养,注视学习,珍惜时间的人。 答案:

(1)①增长才干②陶冶③死④都

(2)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 (3)C

(4)他是一个廉洁奉公、志向坚定、注视学习、珍惜时间的人。 四、写作(60分) 15.【解答】

我在尝试中成长

那时还是小草刚冒芽,柳树刚长出嫩嫩的枝条,冬眠动物的刚苏醒时,我们便踏上了去“山青世界”的旅途,我看到树在路边为我们遮挡阳光时,我发现树也要经历风吹日晒也要学会在尝试中成长啊!

我们在第四天下午,来到了攀岩的场所,我看到这庞然大物﹣﹣“攀登台”伫立在我的眼前,我颤了一下,“哈,攀岩耶!太酷了!”“老师不去行吗?”……许多同学在我的耳边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捂住了耳朵,内心有些慌乱的想:“怎么办?攀岩!怎么办?我感到我身体里的血液正在急速循环,看到许多女生都很踊跃的爬上去了,我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在胡思乱想中轮到我了,腿好像黏在地上了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我努力的把手放到冰冷的石头上,身体颤抖着,手紧紧的抓住石头,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风轻轻吹过,好像在说:“你可以的,只要坚持你就是胜利者!”我努力的往上爬,快爬到终点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想跳下去,可是

第13页(共14页)

已经爬了这么高了,跳下去就白费力气了,如果爬上去,我已经没力气爬了我往下看了看,下面的人都那么渺小,像是显微镜下的一个个小细胞,密密麻麻的,而我像一个巨人正努力的爬高……突然有一块石头滑动了,我的身体晃动了一下,下面的同学大声的呼喊:“抓住,坚持住往上爬!爬到了终点你就是胜利者,你不想挑战一下你自己吗?加油!”听到同学的鼓励声使我振作起来,一步一步艰难的往上爬,三步,两步,一步,到了!我爬上台子欢呼着,下面的同学也为我欢呼,我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貌似自己没这么累了,只剩下激动……我尝试了攀岩。

这次的攀登,超越了我的极限,我不再害怕攀登了。这也让我懂的了尝试的重要性,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尝试,要学会尝试新的东西,在尝试中成长,只有不断的尝试,才会成长,才会有尝试的喜悦……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