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 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 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 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 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 教学目标:
⒈ 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文;
⒊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
诗的兴趣。
⒋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
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⒈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⒈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 3 -5课时
主题:美丽的秋天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
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第9课《古诗两首》:
读诗——初知大意——品读古诗,感悟诗意——拓展阅读 《夜书所见》
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多开心呀,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的情景,想起了 的情景,想起了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②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____。 (2)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看谁能真正了解王维,想象合理: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 每逢佳节倍思亲___”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10、《风筝》
★《风筝》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
课文中生动的词语。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三年级是阅读启始年级,教学中要注重两头伸展 1、立足低段求发展。
识字教学——1、相信学生的能力;2、突出难点,注意简洁;3、不仅写字还要写词;4、创造练笔机会,在练笔中巩固字词。 理解词句——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风筝》通过关键词句体现出来
做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起名“幸福鸟”
放风筝: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还是歇不下来 风筝断线: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2、着眼高段打基础。 (1)潜心会文,力求发展 ①读好课文,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②感悟语言内在的联系,发展阅读思维
中年级不能只停留在抓句子,它承担着习作的任务。“阅读”领会方法,把握语言现象,体会语言规律。抓住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开展阅读。 第一层面:句子理解 第二层面:领悟语言内在联系 第三层面:整体回味,感悟提升
感悟语言内在联系不是将句段中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机械地解剖,应该与文本的整体感悟、关键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要求
1、积累词句:
(1)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快活 愉快,高兴,兴奋,喜悦,惊喜,快乐,愉悦 ,心满意足 ,开心 ,乐不可支,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心喜若狂,眉开眼笑,捧腹大笑,一脸欣喜,哈哈大笑,幸福,欣慰,激动,喜气洋洋,得意洋洋,笑嘻嘻 大喜过望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垂头丧气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大惊失色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
拔、找、做、放、托、牵、站、飞、跑、奔跑、喊叫…… (3)积累其它词语:
翩翩飞舞 (AABC) 千呼万唤 (千 万 ) (4)用“精心、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5)积累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 2、练笔: 课文 《风筝》 学习表达方法 写好不同时候的人物心情 小练笔 想象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 11、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所描写的画面都很美,非常适合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有条件,可以通过课件把课文中的文字用图象表现出来,也可以用投影把学生的收集与大家共享,还可以配乐朗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让秋天的图景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此外,这篇课文的拓展学习可选择的角度很多,一可以阅读一些描写秋天的文章,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画一些秋天的景物,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到野外去秋游。课后的三个泡泡中的活动要求,只是作为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围绕秋天,开展一些活动。 ▲例《秋天的雨》第二段: 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
第一句和其他句子的总分关系;
第二句开始句子间是并列关系,首句与下面是总分关系,具体读事物间的联系。作者写得美、生动、准确,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 一、初读语段,说说:秋天的雨把( )给了( )。理解:五彩缤纷 二、出示句段:“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与课文第二段比较体会比喻句的准确、生动,朗读训练。 三、多种形式朗读整段。引导发现首句和其他句子的总分关系。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通过摘抄背诵,积累课文优美词句、精彩片段 *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3)初步领悟适合中年级学习的表达方法 1、导语(单元提示的利用) 单元导语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收集或画“秋天的画”,为学习园地中“习作”做准备。 2、积累句子,用“像、是”说话。 (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像 (3)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 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落叶是小蚂蚁的摇篮。 秋天的落叶是小蚂蚁的摇篮。 (4)秋天给大地带来了丰收,给树木带来养份。 秋天给小朋友带来欢乐,给绽开的谷粒带来希望。 3、设计“秋天积累卡”(四字成语) 4、拓展阅读: 《闯关》P17《黄叶》;《秋天》 5、小练笔: 课文 《秋天的雨》 学习表达方法 小练笔 把话写具体、生动 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 ★春天的雨 春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温暖和轻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春天的大门打开了。 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绿色给了叶子和小草。它把白色给了梨花,那白色的花瓣就像一朵朵雪花,摇啊摇啊,摇来了春天的快乐。粉色是给桃花的,你看,桃花像小姑娘的脸,笑啊笑啊,笑红了脸。棕色是给树干的,春天的气候一冷一热,不注意保暖怎么行呢?天空得到的颜色就更鲜艳了,那蓝色的天空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倒挂在天上呢。 春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温暖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五彩的歌。 6、安排活动: 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 12、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针对以上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处理教材,立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促进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