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兴镇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兴镇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来源:九壹网
合兴镇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2分 ) 已知方程

,则x+y的值是( )

A. 3 B. 1 C. ﹣3 D. ﹣1 【答案】 D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 ①+②得:2x+2y=﹣2, 则x+y=﹣1.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由(①+②)÷2,就可求出x+y的值。

2、 ( 2分 ) 方程组

A.3x-4x+10=8 B.3x-4x+5=8

消去y后所得的方程是( )

第 1 页,共 21 页

C.3x-4x-5=8 D.3x-4x-10=8 【答案】A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

①代入②得:3x-2(2x-5)=8, 3x-4x+10=8.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整体替换的思想,由于y=2x-5,用2x-5替换②中的y,再去括号即可得出答案。

3、 ( 2分 ) 已知方程组

,则(x﹣y)﹣2=( )

A. 2 B. C. 4 D. 【答案】D

【考点】代数式求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 ①﹣②得:x﹣y=2,

第 2 页,共 21 页

则原式=2﹣2=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特点及所求代数式的底数,由①﹣②得出x-y的值,再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4、 ( 2分 ) 如图,AB∥CD,AD平分∠BAC,若∠BAD=70°,那么∠ACD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50° D. 45° 【答案】A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D平分∠BAC,∠BAD=70° ∴∠BAC=140° ∵AB∥CD,

∴∠ACD +∠BAC=180°, ∠ACD=40°, 故答案为:A

【分析】因为AD是角平分线,所以可以求出∠BAC的度数,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ACD的度数.

第 3 页,共 21 页

5、 ( 2分 ) 如图,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的点落在( )

A.线段AB上 B.线段BC上 C.线段CD上 D.线段DE上 【答案】 C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 ∴2.8<2.828<2.9, ∴在线段CD上.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无理数大概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2

≈2×1.414≈2.828,

6、 ( 2分 ) 解为

的方程组是( )

A.

第 4 页,共 21 页

B.

C.

D.

【答案】D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析】【解答】解:将

分别代入A、B、C、D四个选项进行检验,能使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x、y的值即是方程的解. A、B、C均不符合, 只有D满足.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把x=1和y=2代入方程组计算即可判断求解。

7、 ( 2分 ) 如果(y+a)2=y2-8y+b,那么a,b的值分别为( ) A. 4,16 B. -4,-16 C. 4,-16 【答案】D

【考点】平方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

第 5 页,共 21 页

D. -4,16

【解析】【解答】解:因为(y+a)2=y2+2ay+a2=y2-8y+b,

解得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左边的括号展开,根据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求解即可。

8、 ( 2分 ) 比较2, A. 2<

<

B. 2<

<

C.

<2<

D.

<

<2

,

的大小,正确的是( )

【答案】C

【考点】实数大小的比较,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1<∴

<2<

<2,2<

<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判断

9、 ( 2分 ) 如图,若∠1=∠2,DE∥B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分别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即可判断它们的大小。

第 6 页,共 21 页

①FG∥DC;②∠AED=∠ACB;③CD平分∠ACB;④∠1+∠B=90°;⑤∠BFG=∠BD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DE∥BC

∴∠1=∠DCB,∠AED=∠ACB,因此②正确; ∵∠1=∠2 ∴∠2=∠DCB

∴FG∥DC,因此①正确; ∴∠BFG=∠BDC,因此⑤正确; ∵∠1=∠2,

∠2+∠B不一定等于90°,因此④错误; ∠ACD不一定等于∠BCD,因此③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⑤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知DE∥BC可证得∠1=∠DCB,∠AED=∠ACB,可对②作出判断;再根据∠1=∠2,可对①

第 7 页,共 21 页

作出判断;由∠2=∠DCB,可对⑤作出判断;③④不能证得,即可得出答案。

10、( 2分 )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

的是( )

A.

【答案】B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 B、 C、 D、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得AB//CD; (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 (3)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4)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的不是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

C.

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第 8 页,共 21 页

11、( 1分 ) 如图,AH⊥BC,垂足为H,若AB=1.7cm,AC=2cm,AH=1.1cm,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________cm .

【答案】1.1

【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解析】【解答】∵AH⊥BC, ∴点A到BC的距离是垂线段AH的长 ∴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1.1cm 故答案为:1.1

【分析】根据已知AH⊥BC,可得出点A到BC的距离是垂线段AH的长,即可求解。

12、( 1分 ) 如图是对顶角量角器,用它测量角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对顶角相等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

第 9 页,共 21 页

【解析】【解答】解:对顶角量角器的原理是对顶角相等。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是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的。

13、( 6分 ) 填写理由

AB⊥BC,∠1+∠2=90°,∠2=∠3.B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解:BE∥/DF ∵AB⊥BC, ∠ABC=________ 即∠3+∠4=________ 又∵∠1+∠2=90°, 且∠2=∠3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BE∥DF 理由是:________

第 10 页,共 21 页

【答案】90°;90°;∠1、;∠4;等角的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考点】余角和补角,垂线,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B⊥BC, ∴∠ABC=90∘, 即∠3+∠4=90∘. 又∵∠1+∠2=90∘, 且∠2=∠3, ∴∠1=∠4,

理由是:等角的余角相等, ∴BE∥DF.

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90;90;∠1,∠4;等角的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AB⊥BC,得出∠ABC为直角,可得出∠3与∠4互余,再由∠1与∠2互余,可得出∠2=∠3,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1=∠4,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

14、( 2分 )【答案】<;>

【考点】实数大小比较

________ 9,

________ -4.(填“>”“<”或“=”)

第 11 页,共 21 页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9=

=-4,再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可求解。

15、( 2分 ) 若方程组 【答案】 3;2

与 有相同的解,则a=________,b=________。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 由 解之:x=2 把x=2代入 解之:y=-1

得:4-y=5 得:11x=22

由题意得:把代入 得

解之:

第 12 页,共 21 页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 求出x、y的值,再将x、y的值代入 ,

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

16、( 1分 ) 已知 【答案】2

那么|x-3|+|x-1|=________

【考点】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代数式求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析】【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2x-2<x+1 解之:x<3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即x-3<0,x-1>0 原式=3-x+x-1=2 故答案为:2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三、解答题

第 13 页,共 21 页

17、( 5分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P为BC上一点(点P与B,C不重合),设∠CDP=∠α,∠CPD=∠β,你能不能说明,不论点P在BC上怎样运动,总有∠α+∠β=∠B.

【答案】 解:过点P作PE∥CD交AD于E,则∠DPE=∠α. ∵AB∥CD,∴PE∥AB.

∴∠CPE=∠B,即∠DPE+∠β=∠α+∠β=∠B.故不论点P在BC上怎样运动,总有∠α+∠β=∠B 【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 过点P作PE∥CD交AD于E,根据平行线性质得∠DPE=∠α,由平行的传递性得PE∥AB,根据平行线性质得∠CPE=∠B,从而即可得证.

18、( 5分 ) 如图,在△ABC中, ∠ABC与 ∠ACB的平分线相交于O.过点O作EF∥BC分别交AB、AC于E、F.若 ∠BOC=130°, ∠ABC: ∠ACB=3:2,求 ∠AEF和 ∠EFC.

第 14 页,共 21 页

【答案】解:∵∠ABC: ∠ACB=3:2, ∴设∠ABC=3x, ∠ACB=2x,

∵BO、CO分别平分 ∠ ABC、 ∠ ACB,

∴∠ABO=∠CBO=x,∠ACO=∠BCO=x, 又∵∠BOC=130°,

在△BOC中,∠BOC+∠OBC+∠OCB=180°,

∴130°+x+x=180°, 解得:x=20°,

∴∠ABC=3x=60°, ∠ACB=2x=40°, ∵EF∥BC,

∴∠AEF=∠ABC=60°, ∠EFC+∠ACB=180°, ∴∠EFC=14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设∠ABC=3x, ∠ACB=2x,由角平分线性质得∠ABO=∠CBO=x,∠ACO=∠BCO=x,在△BO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解之求得x值,从而得∠ABC=60°, ∠ACB=40°,再由平行线性质同位角相等得∠AEF=60°,同旁内角互补得∠EFC=140°.

19、( 5分 ) 解方程组

第 15 页,共 21 页

【答案】解:①+②得4x+3y=4

得x+5y=1 的17y=0

所以将y=0代入⑤得x=1 将x=1,y=0代入①得z=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分析】采用加减消元法.先由①与②.①与③消去z,得出x,y的二元方程组,解出x,y,再代入得出z.当然也可以先消去x.或者先消去y.一般地,求解一次方程组,都可以通过代人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甚至两种方法一起使用,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两种方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在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从题目本身的特点出发,巧妙地消元,简化解题过程.

20、( 5分 ) 如图,AB∥CD.证明:∠B+∠F+∠D=∠E+∠G.

第 16 页,共 21 页

【答案】证明:作EM∥AB,FN∥AB,GK∥AB,

∵AB∥CD,

∴AB∥ME∥FN∥GK∥CD,

∴∠B=∠1,∠2=∠3,∠4=∠5,∠6=∠D, ∴∠B+∠3+∠4+∠D=∠1+∠2+∠5+∠6, 又∵∠E+ ∠G=∠1+∠2+∠5+∠6, ∠B+ ∠F+ ∠D=∠B+ ∠3+∠4+ ∠D, ∴∠B+ ∠F+ ∠D=∠E+ ∠G.

【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作EM∥AB,FN∥AB,GK∥AB,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可得AB∥ME∥FN∥GK∥CD,再由平行线性质得∠B=∠1,∠2=∠3,∠4=∠5,∠6=∠D,相加即可得证.

21、( 5分 )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

第 17 页,共 21 页

3, 0, , , .

【答案】 解:数轴略,

【考点】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实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 数轴如下:

=-2,(-1)2=1,

由数轴可知:

<-<0<(-1)2<3.

【分析】先画出数轴,再在数轴上表示各数,根据数轴左边的数永远比右边小,用“<”连接各数即可.

22、( 5分 )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90°,∠COE=55°,求

∠BOD.

【答案】解:∵∠BOD=∠AOC,∠AOC=∠AOE-∠COE ∴∠BOD=∠AOE-∠COE=90º-55º=35º 【考点】角的运算,对顶角、邻补角

第 18 页,共 21 页

【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BOD=∠AOC,再根据∠BOD=∠AOC=∠AOE-∠COE,代入数据求得∠BOD。

23、( 5分 )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①整 数{ }; ②正分数{ }; ③无理数{ }.

【答案】解:∵∴整数包括:|-2|,

, -3,0;

正分数:0., , 10%; ,1.1010010001

(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无理数:2,

【考点】实数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24、( 15分 ) 学校以班为单位举行了“书法、版画、独唱、独舞”四项预选赛,参赛总人数达480人之多,下面是七年级一班此次参赛人数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第 19 页,共 21 页

(1)求该校七年一班此次预选赛的总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求出书法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若此次预选赛一班共有2人获奖,请估算本次比赛全学年约有多少名学生获奖? 【答案】(1)解:6÷25%=24(人).故该校七年一班此次预选赛的总人数是24人 (2)解:24﹣6﹣4﹣6=8(人),书法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8÷24×360°=120°;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3)解:480÷24×2=20×2 =40(名)

故本次比赛全学年约有40名学生获奖 【考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第 20 页,共 21 页

【解析】【分析】(1)先根据版画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可得总人数;

(2)先根据(1)中的总人数减去其余的人数可得书法参赛的人数,然后计算圆心角,补全统计图即可; (3)根据总数计算班级数量,然后乘以2可得获奖人数.

25、( 5分 ) 如图,直线BE、CF相交于O,∠AOB=90°,∠COD=90°,∠EOF=30°,求∠AOD的度数.

【答案】解:∵∠EOF=30° ∴∠COB=∠EOF=30°

∵∠AOB=90°,∠AOB=∠AOC+∠COB ∴∠AOC=90°-30°=60°

∴∠AOD=∠COD+∠AOC=150° 【考点】角的运算,对顶角、邻补角

【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COB=∠EOF=30°,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OC=90°-30°=60°,∠AOD=∠COD+∠AOC=150°。

第 21 页,共 2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