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来源:九壹网
2017年第4卷第38期 2Ol 7 V_o1.4 No.3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1 Medical 7423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李静静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ICU护理安全隐患进行 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ICU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人员、药物、 患者等方面,制定的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对护理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加强对 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营造良好而舒适的诊疗环境、管理好抢救器械和药 品、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应用以及对护理文书进行规范书写等。结论针对ICU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 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安全性及护理水平。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38.7423.02 2.2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为了防止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ICU护理 缺陷,使护理水平得到提高,本院近年来对安全管理进行 如下。 ICU护士要完成患者将近70%的治疗、护理以及生活 了加强,使不安全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消灭。现报告 服务,若人员不足且工作负担较重,就会使护士超负荷工 作,进而会使其产生心烦、焦虑等负性情绪,给其心理健 康与工作状态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 行合理安排,保证其身心健康,同时要对合理的分配制度 进行建立。 2.3对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要给予重视 ICU配备了先进的急救与监护设备,要全面治疗和监 护多种严重疾病并发症。在此科室工作要承担很大风险, 1 分析ICU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保证护理安全的核心是要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不安全方面体现在:未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未进行有 力的质量监控、未开展到位的业务培训,医护人员的法律 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比较缺乏,不能有效预见潜在的护理 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对人员素质也提出了较严 安全隐患,护理文书不能规范书写,不具备较强的工作责 格的要求。所以,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与 任心等【”。 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其对业务精通,并对使用和保养 1.2护理人员因素 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制定培训计划,为年 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各项技术不能熟练操作;部 轻护理骨干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业务能力得到不断 分护士缺乏协作精神与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力资源欠缺、 提高。 工作量超负荷;护士缺乏上进心,不重视自身学习;操作 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心理素质与业务素质较差等,这些 都不利于护理安全。 2.4对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加强 ICU护理对护士心理素质与业务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在面对诸多抢救时,要求其既要具备时间观念,又要具备 1.3药物因素 急救意识,个人的身心状态要保持健康稳定,救治期间要 ICU患者因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下降,需要长时间住 院治疗,对抗生素进行长期大量使用,故患者除了要承受 始终给予患者体贴和关心,让其对救治环境与患者角色尽 快适应。并要帮助其将紧张情绪予以消除,让其以最佳的 较重的经济负担外,还会发生细菌耐药情况与药物不良反 心态接受治疗。在各项操作中,要做到紧张有序,不可慌 应。并且患者的病情还会出现较快的变化,有时需对多种 乱,将救治成功的典例告知患者,使其有信心战胜疾病。 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如果护士对药品知识与患者病情未加 切实为患者排忧解难,让患者产生安全感,并更加信任 以熟练掌握,就非常容易用错药物,最终导致安全隐患的 护士。 形成[2]。 1.4患者因素 患者因发病突然,在思想上毫无准备,在心理上难以 神紧张,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所以应保持诊疗环境 承受,且对疾病认识不足,非常容易产生心烦、焦虑、抑 的安静和舒适,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此外,要防止患者 2.5营造良好而舒适的诊疗环境 医务人员与患者会因ICU各种监护仪器产生的噪音而精 郁等不良心理,会不信任医务人员,不利于顺利开展护理 面部受到强光照射,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工作,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2.6管理好抢救器械和药品 2针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护士要定期检查吸引器、喉镜、除颤仪等抢救器械以 及心、脑、肺复苏的相关抢救设备与药品,如发现损坏、 2.1对护理规章制度加以完善  根据ICU护理在质量上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工作程序 过期,则必须及时更换。2.7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应用 与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并完善。如:对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体 系、ICU特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培训制度等进行建 立与完善,对无菌操作规程与探视制度要严格规范,进而 使护理工作流程得以规范。 若患者患有严重感染,通常在经验性用药3 d后,需 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所得结果对敏感抗生素 加以选用。使用期间要对是否有菌群失调征象进行严密观 (下转7426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7426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7年第4卷第38期 201 7 Vl01.4 NO.38 3讨论 予以推广。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医疗事业的繁荣,PDCA模式作为一 参考文献 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对院感控制具有极优的效果。初生婴 [1] 司徒妙琼,李诺,甘水凤,等.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 儿的身体机能还未完善,免疫系统也未完全建立,极易出 现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PDCA模式通过 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2016,37(10):1347—1349. P.计划、D.执行、C.检查和A处理这四个方面施行循环式的 [2] 周忠义.对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 管理,能够使院感得到最佳的控制效果}4J。通过此次研究可 以看出,研究组的各项状况都优于对比组,能够使婴儿处 应用效果进行探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00138—00138. 于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中,对其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的病房采用PDCA管理模式效果极 佳,病房中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新生儿出现 感染的概率也得到了明显的下降,医护人员的各项水平也 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模式对院感控制具有强大的作用,应 [3】 何丽,吴杼阳,贺芬萍,等.PDCA模式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 染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4):204—205. [4] 李丹,王希柱,张茹,等.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 制质量中的运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5(12):1440.1442. 本文编辑:李新刚 (上接7423页) 察,对患者排泄物与引流物的色、量、气味与性质要经常 参考文献 进行观察,及时将标本准确留取并送检细菌涂片、培养与 【1] 陈祝丽.ICU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 药敏试验,以保证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应用。 南,2014(35):353—354. 2.8对护理文书进行规范书写 [2] 龙雨霞,曹 甜.关于IcU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旬 临床护理记录的书写存在诸多问题,使记录的真实 刊,2016,10(7):208—208. 性、完整性与原始性有所破坏。所以,医院要对护士书写 [3] 龙电玲.护理风险管理对ICU室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 护理文书的方法、规范以及要求进行培养,以使护理文书 措施[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 的书写得以规范。 本文编辑:吴玲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