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以“尽管”和“简直”为例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以“尽管”和“简直”为例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1月 第5卷第1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Jan.,2007 Vo1.5 No.1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 ——以“尽管”和“简直"为例 李计伟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摘要]“解释”是语法化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结合点 “尽管”本是一个词组,意义为“全 部掌管”,后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词;副词“尽管”与“只管”相同,这是由于心理视角不同造成的;连词“尽 管”与“虽然”相同,这是在特定句法环境中重新分析的结果。“简直”本义为“简朴质直”,常作主语和并 列形容词谓语之前项,由于受到汉语常式结构的类推而语法化为一个语气副词。它们语法化过程的研 究对改善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化;尽管I简直 中圈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z一1306I2007)0l一0016一O6 一、有成熟的思维,常常在学习中思索‘为什 解释——语法化研究与对外汉语教 法规则,么’,有时还会提出‘为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当 学的结合点 然可以用‘约定俗成’来回答‘为什么’,但这毕竟 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语法。如果教师能知道语 法规则产生的原因,能恰到好处地说明‘为什么’, 肯定能促进学生对汉语语法的学习和应用。即使 学生没有问‘为什么’,教师心里明白‘为什么’,也 2O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在中 国的兴起,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取向之一的语法 化研究成为汉语语法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 题,出现了很多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语法化研 究作为语言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其最大特色是 可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为什么’融在教学 中,有利于促进教学,促进学生掌握汉语语法规 则。”[2][ 。 ] 语法规则从哪里来,它为什么会是当前这个 样子,这正是语法化研究所要回答的两个主要问 题。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讲授的主要是共时的语 法规则,而有些规则则需要从语法化的角度进行 从语言的历时变化来看语言共时现象,从语言演 变的规律解释语法规则,寻找语言认知动因和语 言变化对现代语言形成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 说,语法化研究是一种面向理论的“解释型”研究。 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解 释’ 。崔希亮认为:“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道’与‘术’的关系。理论语法的目标 在于‘传道’,而教学语法的目标在于‘解惑’。”[1] 但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如果没有高深的 “道”,“术”恐怕也不会很高明。周小兵、李海鸥 说:“对外国人的语法教学,当然要让学生了解汉 语语法‘是什么’,掌握相应的语法规则。但由于 研究才能解释清楚。可以说,正是“解释”把语法 化研究和第二语言语法教系起来了。我们知 道,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虚词作为表达语 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李晓琪在《现代汉语虚词讲 义》“前言”中说:“虚词教学在外国学生习得汉语 的全过程中占有重要又极特殊的位置,应该给它 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少年儿童,早已掌握了本国语 收稿日期:2006—09—11 作者简介:李计伟(1978一),男,河南西华人,北京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历史语言学,功能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李计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 。17‘ 以特别的关注。”“外国人学汉语所发生的语法方 面的偏误,一半以上是由于误用虚词造成的。”[3 对汉语这样一种虚词在语法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 语言来说,把语法化研究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结 合起来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了。 高顺全较早地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述了 把语法化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的必要 性:“我们觉得,要不要把虚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引 入对外汉语教学取决于教学本身的规律,特别是 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 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 看,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汉语史领 域,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化研究成果还 不多见,不过从汉语类核心刊物近年来所发表的 文章可以看出,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化 研究成果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尽管"和“简直"语法化的动因和 过程 一般认为,语法化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 化为意义虚灵、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 程或现象。随着语法化研究的深入,在以下几点 上已逐渐达成了共识:(1)语法化的主体内容是句 法化、形态化,由于汉语形态不发达,句法化(尤其 是实词虚化)就成了汉语语法化研究的中心内容; (2)语法化大多是有动因的,语境、说话者的主观 态度、语用推理及语言的经济性、相似性等,都是 影响语法化的重要原因;(3)语法化是逐渐变化的 过程。嘲 下面我们就运用语法化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剖 两只“麻雀”,以“尽管”和“简直”为例,谈谈面向对 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问题。 (一)“尽管”的语法化 在现代汉语中,“尽管”有副词和连词两种词 性。《现代汉语八百词》说:副词“尽管”表示没有 条件,可以放心去做。连词“尽管”表示让步, 相当于“虽然”。关于“尽管”,我们认为有两个问 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副词“尽管”和“只管”用法相 同,如“你有劲尽管使”也可说成“你有劲只管使”, 为什么;另一个是副词“尽管”和连词“尽管”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也就是: 连词“尽管”是怎么从副词“尽管”进一步语法化而 来的。 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尽管”的用例不多,主要 有以下几例: 1)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军破贼年。(唐 韩愈《次潼关上都统相公》) 2)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 铁。(《资治通鉴》卷二十) 3)“……京兆程千里,押牙毕思琛及行官王 滔等。”注;“押牙”者,尽管节度使牙内之事;“行 官”主将命,往来京师及邻道及巡内郡县。(《资治 通鉴》卷二百十六,元胡三省音注) 4)皇佑问诏令,尽管牧地,卫士母敢牟其稼, 而字民之志行焉。(元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卷 四十二) 在上面的4个例子中,“尽管”后面的名词表 示的事物都是复数,如“诸军”的“诸”明确表明 “军”不是一种或一支;“天下盐铁”的“天下”明确 表明“盐铁”也不是某一个地方的;“节度使牙内之 事”和“牧地”显然也不是一件事或一块牧地。由 此可知“尽管”还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偏正结构 的动词短语:“尽”是“全部”之义,“管”是“掌管、控 制”之义,整个短语的意义是“全权掌管、全部控 制”,也即“全部归我掌管或控制”之义。 5)端把中庸诵一篇,眼前神物顿森然。尘埃 扫尽无他虑,尽管高楼自在眠。(宋陈藻《乐轩集》 卷二《诵中庸》) 这是一个宋代的例子,时间上早于元代的例 3)和例4),但是却可以用“只管”替换,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语法化过程中的过渡 状态,它说明了语法化是一个渐变的漫长过程。 因为在时间上早于例5)和晚于例5)的例子都是 “全部掌管”的意思,所以我们认为例5)中的“尽 管”可能仍是“全部掌管、全部控制”的意思——读 了《中庸》之后,“尘埃”都一扫而光了,再没有别的 “烦心事”让自己费神了,此时全部想做(掌管、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 8・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5卷 制)的就只有上高楼“自在眠”了,也即此时满脑子 条件,可以放心去做”。 再看连词“尽管”是从何而来的。 想的都是“高楼自在眠”。在这样的语境中,“全部 想做(掌管、控制)”是很容易被理解为“只管”的。 沈家煊说:“心理‘期待’也是一种心理‘视 7)又是春残去。倚东风,寒云淡日,堕红飘 絮。燕社鸿秋人不问,尽管吴笙越鼓。但短发,星 角’。由于视角不同,同一个词可以理解为极小量 也可以理解为极大量。副词‘净’作‘光、只’讲时 星无数。万事惟消彭泽醉,也何妨,袖卷长沙舞。 身与世,只如许。(宋王之道《贺新郎・送郑宗 是表示小量,如‘净剩下后排的票了’,‘不能净听 你一个人的’;作‘总是、老是’讲时是表示大量,如 ‘北京春天净刮大风’,‘他净写错别字’。但是‘书 架上净是科技书刊’这句话中的‘净’既可理解为 ‘只’也可理解为‘全’,句子意思基本不变,道理很 简单,如果书架上只是科技书刊,当然也就全是科 技书刊。”[ 1【 u 实际上,“净剩下后排的票了”和 “不能净听你一个人的”中的“净”也可以理解为大 量,即“全部、都”之义,“净剩下后排的票了”就是 “剩下的全部都是后排的票了”,“不能净听你一个 人的”就是“不能全部都听你一个人的”。只是因 为“后排的票”只是“票的一部分”,“你一个人”只 是“一个人”而已,受此影响,意义原本为“全部、 都”的“净”就具有了“光、只”的意义。意义为“全 部掌管”的“尽管”之所以具有“只管”的意义,也是 这个原因。 6)学文切不可学怪句,且须明白正大,务要 十句百句只作一句。贯串意脉,说得通处,尽管说 去,说得反复竭处自住。所谓“行乎其所当行,止 乎其所不得不止也”。(明唐顺之《稗编》卷七十 七) 这一句中的“尽管”比上边的例子又向前发展 了一步,可以认为它已经从一个短语固化为一个 词了,其意义也已经与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尽管” 完全相同,可以用“只管”替换而意义不变。《汉语 大词典》“尽管”条说:“1.只管。表示不考虑别的, 放心去做。《文明小史》第八回:‘空房子是有,既 是施主远临,尽管住下。"’《文明小史》是晚清李宝 嘉的作品,书证稍晚。 另外,无论“尽管”是“全部掌管”还是“只管” 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为归自己“全权掌管”,既然归 自己全权掌管,自己就可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为所欲为”,换句话说,也就是“尽管”表示“没有 丞》)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认为:“在词汇语法化过 程中,语境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 ]这 里的“语境”指的是“句法环境”。在例7)中,“尽 管”和“但”虽然不在一个句子框架内,但是在这个 语篇中,它们在顺序上却是先后相继的,并且从文 义上来看,“尽管”后面说的是一种事实,但是“但” 后的内容却是在这一事实上的一个“转折”,而这 正是“虽然……但(是)”的句法环境。所以我们认 为,“尽管”应该是在这样的语篇中经过重新分析 而逐渐被认为是连词的。这也符合“副词一连词” 这一常见的语法化路径。徐丹说:“值得一提的 是,‘尽管’跟‘虽然’是一对完完全全的同义词。 往往跟它们一同出现的有‘但、还是、也’等 等。”ta]t ̄。。] “尽管”的副词义和连词义到清代均已完全成 熟,下面是我们看到的两个例子: 8)甚么娶亲?甚么捐官?你要不管尽管不 管,只要还我们的钱,还怕娶不得亲,捐不得官?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9)陶子尧看了,尽管有点耽心事,却也只能 去找魏翩仞、仇五科密谋对策。(同上) 沈家煊说:“Traugott将Halliday区分的三 种语法功能排成一个语法化程度由低到高的等 级: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o-tg]“尽管” 的语法化就体现了这一过程:当“尽管”是“全部掌 管”时,就只有概念功能,后来有了“只管”之义,既 有概念功能又有语篇功能,再后来与“虽然”同义, 表示让步,就有了人际功能。 (二)“简直”的语法化 “简直”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常用的语气副 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的意 思似乎只能“意会”而很难“言传”。《汉语大词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李计伟: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 。19‘ 对“简直”的解释是:“1.简朴质直,直截了当。唐 刘知几《史通・论赞》:‘王劭志在简直,言兼鄙野, 苟得其理,遂忘其文。’……宋司马光《述(国语)》: ‘故其辞语繁重,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 精明,浑厚道峻也。’2.副词。强调完全如此或差 不多如此。鲁迅《野草・死后》:‘我想睁开眼睛 来,他却丝毫也不动,简直不像是我的眼睛。,_…“ 3.副词。犹索性,干脆。《黄绣球》第十五回:‘简 直还叫他们带了一面镗锣,一副鼓板,做足了样 子。”’为叙述方便,我们把“简直”的上述三个义项 分别称为简直 、简直z和简直a。下面我们主要运 用语法化的理论探讨简直。和简直。的来源。 简直 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有三个句法位置: 第一类,单独做谓语,有时其前有副词性的修 饰成分;或者做并列谓语的后项: lO)夫子特释“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卦辞简 直,谓当损去浮饰。(宋程子《伊川易传》卷三) l1)李氏之说最为简直,而分别挂物尤为明 白。(宋朱鉴《文公易说》卷二十二) 12)古人之文岂如是?其不简直哉?(宋傅寅 撰《禹贡说断》卷二) 13)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 甚严。(元托克托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三) 14)朱子说诗专取明白简直,此以论风雅,犹 可颂告神明,辞旨幽奥,安得尽绌古注而一以明白 简直者求之乎?(清朱鹤龄《诗经通义》卷十一) 第二类,与其他形容词并列做谓语或表语, “简直”居前,其间有连词连接: 15)“汝所修完,扦卫我于艰难也,为简直而不 烦。文侯之所以能多修,扦卫平王于艰难者,惟始 率诸侯以勤王室耳。”(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卷四 十) 16)惧成王之怪已诛其二叔,乃序其意作鸱鹃 诗,以贻王。此金胯之说也,其义简直而易明。 (宋欧阳修《诗本义》卷五) 17)其创巨,其痛深,故其辞简直而峻厉。(清 姜炳璋《诗序补义》卷四) 第三类,与其他形容词并列做谓语,“简直”居 前,其间无连词;或者做主语: 18)敕崇文卿忠廉,立身简直成性。(唐白居 易《白氏长庆集》卷四十七) 19)经义回常简直明白,而未尝不为说者迂回 汨乱而失之弥远也。(宋欧阳修《诗本义》卷三) 20)经简而直,传新而奇,简直无悦耳之言,新 奇多可喜之论,是以学者乐闻而易惑也。(元程端 学《三传辨疑》卷十八) 21)马可翁简直任气,故人不皆好之。(元吴 澄《吴文正集》卷十六) 22)因览东垣所著《用药真珠囊》,举其要语, 约为诗括,凡若干首,简直易见,诚学医者之便也。 (明杨荣《文敏集》卷十五) 23)其辞语繁重,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 直精明,浑厚道峻也。(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 九) 24)仁人之言,帝王之度,简直宽大,出以敦 诚,故能使倔强者心服,胜武帝数十万甲兵。(清 蔡世远《古文雅正》卷--) 25)先君性简直介洁,凡有裨于政事者,知无 不言。(清蔡世远撰《二希堂文集》卷九) 上述三类句子中的“简直”都可以解释为“简 朴质直,直截了当”,但是,其句法位置的不同决定 了其会不会语法化。徐通锵说:“语言发展的不平 衡性表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方面……对语音来 说,一个音位由于所处的结构位置不同,所受相邻 的音的影响不同等等原因都可以引起不同的变 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条件造成了同一个音位的变 化的不平衡性。例如,汉语中古音的‘见’母/k/ 在开、合口前保持/k/,而在齐、撮呼前在今天的 北方方言以及很多其他方言中都变成了/ r/c*** ̄lOCI ]实际上,对于一 个词语也是这样, 不同的组合条件或者说不同的句法位置有时就决 定了该词会不会语法化及如何语法化,“尽管”的 连词义的来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一般都认 为,句法位置是词语语法化的一个动因。 张谊生说:“汉语的副词多由实词虚化而来, 就名、动、形虚化成副词的句法位置而言,充当状 语——或者说进入状位,无疑是一条极为重要的 途径。”[n] 。 在前边所说的简直。的三个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5卷 法位置中,只有第三类最接近状位:汉语中副词一 般位于形容词之前,而第三类中的形容词“简直” 常与另一个形容词并列作谓语,经“副+形”这种 常式结构的类推,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认为“简直 (形)+形”不再是一个并列结构而是一个“副+ 形”的偏正结构;汉语中的副词还可以处于句子的 开头作旬首状语,但是由于汉语不依靠形态表示 语法关系,这导致人们在判定旬首成分是主语(或 者话题)还是状语时,不能时时都分得很清楚,如 “今天下午开会”和“今天下午我们开会”这样的句 子,“今天下午”到底是主语(话题)还是状语,这在 汉语语法研究中曾经是有很大争议的;所以对于 “简直无悦耳之言”这样的句子,这里的“简直”虽 然是主语(话题),但却很容易被重新分析为旬首 状语。可见,“简直”之所以从一个形容词语法化 为一个副词,并不是因为它进入了状位,而是人们 通过汉语常式结构的类推认为它进入了状位。 ’从语义上来看,“简直”的原始意义是“简朴质 直,直截了当”,如果单纯从字面来看,可以简单地 理解为“简单,直接”,这个意义与“索性”、“干脆” 等语气副词的意义是非常接近或者说相似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索性”和“干脆”的解释分别 是:“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和“(1)直截了当; 爽快(2)索性”。“简直”与“索性”、“干脆”意义相 似,功能也相似——同为语气副词,我们认为这不 是偶然的,而是受到了共同语义的制约使然。张 谊生认为:长期以来,像“索性、反正、简直、也许、 最然、难道、果然”等词,都被当作语气副词,实际 上它们的基本功能却是对相关命题或述题进行主 观评注。r1l_[ ]评注性副词是表示汉语情态的一 条重要途径,就“简直”、“索性”、“干脆”而言,它们 表示的是“强调态”,即表示说话人对相关命题的 高度重视和坚定的态度,而“简直”、“索性”、“干 脆”的共同语义——直截了当——表示的正是“坚 定的态度”。这就是简直。的成因。 简直z与简直。的意义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 “索性”、“干脆”的意思,表示的都是一种“坚定的 态度”,只不过简直z大多用在形容词谓语之前罢 了。让我们以例19)和20)为例做些分析: 经义固常简直明白,而未尝不为说者迂回汨 乱而失之弥远也。 经简而直,传新而奇,简直无悦耳之言,新奇 多可喜之论,是以学者乐闻而易惑也。 第一步,这里的“简直”经过类推和重新分析 被认为是一个副词;第二步,“简直”具有“直截了 当”的意义,如果把“直截了当”代入这两句话就 是:“经义固常直截了当地明白”和“直截了当地无 悦耳之言”。“直截了当地XX”和“直截了当地无 XX”实际上就是“完全XX”和“完全无XX”,所以 现在对“简直”的解释都是“强调完全如此或差不 多如此”。可见,和简直。相比,简直z“吸收”了更 多的语境意义和主观态度。所以,我们认为,简 直 的语法化程度比简直。更高。太田辰夫说: “简直”“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1)直率地、直截 了当地,(2)索性,(3)实在、完全等。1)义是基本 的,(2)、(3)大约是从它派生出来的。”r1。]r 268] 三、结语 语法化研究主要是从语言的历时变化来看语 言共时现象,从语言演变的规律解释语法规则,寻 找语言认知动因和语言变化对现代语言形成的作 用,是一种面向理论的“解释型”研究,而第二语言 语法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解释”。“解释”是 语法化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结合点。通过 对“尽管”和“简直”的语法化过程的分析,我们可 以看到,影响语法化的因素是多样的,有语义的、 语用的、语篇的,还有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等,并且 不同义项之间往往是虚化等级的差异。如果我们 把一些疑难虚词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等级及其 动因都弄清楚了,对于改善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 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崔希亮.试论教学语法的基础兼及与理论语法的关 系[A].国家汉办教学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李计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 ・21・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t中 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3). 山大学出版社,2004. [8]徐丹.汉语句法引论[M-I.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3]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 版社,2004. 出版社,2005. [9]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 [4]高顺全.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 1994,(4). 与研究,2002,(2). [1O]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I.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5]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 [1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 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社,2000. [6]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 [12](日本)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 版社,1999. [M].蒋绍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 A Study of Chinese's Grammaticalization in TCFL: A Case Study of‘‘Jinguan’’and‘‘Jianzhi’’ LI Ji-w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The point that connects the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with TCFL lies in“explanation”. Originally,“Jinguan(尽管)”was a phrase that means“completely control”,and now it is a disyllabic compound word.When used as adverbs,r‘ '[nguan”and“Jianzhi”have no differences except som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When Used as conj unctions,they are the same,which can be proved in some syntactical contexts.“J ianzhi(简直)”originally means“plain and simple”and is now a modal adverb through grammaticalization.A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their grammaticalization will benefit the teaching of functional words in TCFL. Key Words:TCFL ̄grammaticalization Jinguan;Jianzhi [责任编辑:赵昆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