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的词语解释是:⒈ (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陈寿[chénshòu]⒈(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基础解释:(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国语辞典:⒈ 人名。(西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陈寿[chénshòu]⒈人名。(西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着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其他释义: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陈寿的词语解释是:⒈ (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陈寿[chénshòu]⒈(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基础解释:(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国语辞典:⒈ 人名。(西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陈寿[chénshòu]⒈人名。(西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着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其他释义: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繁体是:陳壽。 结构是:陈(左右结构)寿(半包围结构)。 拼音是:chén shòu。 简体是:陈寿。 注音是:ㄔㄣˊㄕㄡˋ。
关于陈寿的成语
新陈代谢 寿比南山 椎锋陷陈 陈言务去 陈规陋习 寿终正寝 寿享期颐 水陆毕陈 韩寿分香 陈陈相因
陈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关于陈寿的造句
1、陈寿到了陕西,立即查出廖堂以奉诏制毡幄为名,搜刮民财,赢金数万,准备送给宫中权幸。
2、在陈寿送看来,门户网站集体进军团购领域,无非是先“占个坑”,在彼此角力的激烈竞争中惟恐落后。
3、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4、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5、《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关于陈寿的词语
寿终正寝 陈规陋习 南山之寿 新陈代谢 水陆毕陈 福寿齐天 寿比南山 韩寿分香 颐性养寿 一言寿国
关于陈寿的诗词
《卧龙·非长陈寿赞》 《送陈寿老》 《送陈寿老·天台雁荡车接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