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致知的解释是什么

致知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致知的词语解释是:推极知识。致知[zhìzhī]⒈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致知的词语解释是:推极知识。致知[zhìzhī]⒈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拼音是:zhì zhī。 注音是:ㄓˋㄓ。 繁体是:致知。 结构是:致(左右结构)知(左右结构)。 简体是:致知。

关于致知的词语

格物致知  发财致富  致知格物  豪情逸致  三致志  

关于致知的单词

study the nature of things  

关于致知的成语

豪情逸致  格物致知  发财致富  

关于致知的造句

1、其尚致知以穷其理,力行以履其事,穷则淑诸身以及其族,达则淑诸时以其人,庶乎不负故家乔木之称,而实尽乎高山景行之道也!  

2、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3、王振宇努力想了想后世一些接人待物方面的经验,大致知道该怎么操作。  

4、其妙乃以吾神合彼神,吾靈合彼靈,儒書謂致知格物是矣。  

5、但知识产权庭分散在各地,在中国地方差异仍然悬殊的当下,容易导致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尽一致。  

致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引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二、网络解释

致知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出于《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南宋朱熹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谓“致”即行,以论证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汉语大词典: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国语辞典:致知[zhìzhī]⒈推极知识。引《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辞典修订版:推极知识。《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他释义:1.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关于致知的诗词

《一斛珠·致知格物》  《记先贤·进学在致知》  《致知·此心原自有知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