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馆阁体解释是什么

馆阁体解释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馆阁体的词语解释是:文体名。馆阁文章,力求典雅庄重,故称。参见“馆阁气”。书体名。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馆阁体[guǎngétǐ]⒈文体名。馆阁文章,力求典雅庄重,故称。参见“馆阁气”。书体名。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基础解释:馆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也叫台阁体。

馆阁体的词语解释是:文体名。馆阁文章,力求典雅庄重,故称。参见“馆阁气”。书体名。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馆阁体[guǎngétǐ]⒈文体名。馆阁文章,力求典雅庄重,故称。参见“馆阁气”。书体名。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基础解释:馆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也叫台阁体。 拼音是:guǎn gé tǐ。 繁体是:館閣體。 简体是:馆阁体。 结构是:馆(左右结构)阁(半包围结构)体(左右结构)。 注音是:ㄍㄨㄢˇㄍㄜˊㄊ一ˇ。

关于馆阁体的成语

束在高阁  仙山楼阁  秦楼楚馆  谢馆秦楼  殿堂楼阁  束置高阁  楚馆秦楼  秦楼谢馆  

馆阁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文体名。馆阁文章,力求典雅庄重,故称。参见“馆阁气”。⒉书体名。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明清科举取士要求字体乌黑、方正、光洁、大小一律。明代叫“臺阁体”;清时则称“馆阁体”。馆阁及翰林院中的,均擅写这种字体。后亦以“馆阁体”称写得拘谨刻板的字。

二、网络解释

馆阁体(书体名)馆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综合释义:文体名。馆阁文章,力求典雅庄重,故称。参见“馆阁气”。书体名。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明清科举取士要求字体乌黑、方正、光洁、大小一律。明代叫“臺阁体”;清时则称“馆阁体”。馆阁及翰林院中的,均擅写这种字体。后亦以“馆阁体”称写得拘谨刻板的字。国语辞典: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馆阁体[guǎngétǐ]⒈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⒉一种书体。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字体书写。辞典修订版: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一种书体。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字体书写。其他释义:①文体名。指流行于馆阁中的力求典雅庄重的文体。馆阁,指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官署,始于宋代;明、清两代翰林院亦称馆阁。②书体名。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明、清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关于馆阁体的词语

殿堂楼阁  麒麟阁  楼堂馆所  束置高阁  歌楼舞馆  束在高阁  适馆授粲  秦楼谢馆  秦楼楚馆  楚馆秦楼  

关于馆阁体的造句

1、即使如伊秉绶、包世臣、何绍基、郑板桥、赵之谦等“逃出”馆阁体诸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都曾是馆阁体中人。[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2、包世臣、何绍基、郑板桥、赵之谦等“逃出”馆阁体诸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都曾是馆阁体中人。  

3、即使如伊秉绶、包世臣、何绍基、郑板桥、赵之谦等“逃出”馆阁体诸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都曾是馆阁体中人。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603/馆阁体造句  

4、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娟连脑包过,里面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楷书“馆阁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