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验的报告(4篇)

实验的报告(4篇)

来源:九壹网

实验的报告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实验的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各种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

  二、预习要点

  1、什么是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在求取直流发电机的特性曲线时,哪些物理量应保持不变,哪些物理量应测取。

  2、做空载特性实验时,励磁电流为什么必须保持单方向调节?

  3、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哪些?当发电机不能自励时应如何处理?

  4、如何确定复励发电机是积复励还是差复励?

  三、实验项目

  1、他励发电机实验

  (1)测空载特性保持n=nN使IL=0,测取U0=f(If)。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If=IfN,测取U=f(IL)。

  (3)测调节特性保持n=nN使U=UN,测取If=f(IL)。

  2、并励发电机实验

  (1)观察自励过程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3、复励发电机实验

  积复励发电机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四、实验设备及挂件排列顺序

  1、实验设备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55-4,D31、D44、D31、D42、D51

  五、实验方法

  1、他励直流发电机(必做)

  按图1-2-1接线。图中直流发电机G选用DJ13,其额定值PN=100W,UN=200V,IN=0.5A,nN=1600r/min。直流电动机DJ23-1作为G的原动机(按他励电动机接线)。涡流测功机、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由联轴器同轴联接。开关S选用D51组件上的双刀双掷开关。Rf1选用D44的1800Ω变阻器,Rf2选用D42的900Ω变阻器,并采用分压法接线。R1选用D44的180Ω变阻器。R2为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选用D42,采用串并联接法(900Ω与900Ω电阻串联加上900Ω与900Ω并联),阻值为2250Ω。当负载电流大于0.4A时用并联部分,而将串联部分阻值调到最小并用导线短接。直流电流表、电压表选用D31、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1)测空载特性

  1)首先将涡流测功机控制箱的“突减载”开关拨至上端位置或将给定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底,涡流测功机不加载。

  然后打开发电机G的负载开关S,接通控制屏上的励磁电源开关,将Rf2调至使G励磁电流最小的位置(即Rf2调至最大)。

  2)使直流电动机M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1阻值最大,Rf1阻值最小。仍先接通控制屏下方左边的励磁电源开关,在观察到直流电动机M的励磁电流为最大的条件下,再接通控制屏下方右边的电枢电源开关,起动直流电动机M,其旋转方向应符合正向旋转的要求。

  3)直流电动机M起动正常运转后,将M电枢串联电阻R1调至最小值,将M的电枢电源电压调为220V,调节电动机磁场调节电阻Rf1,使发电机转速达额定值。

  4)调节发电机励磁分压电阻Rf2,使发电机空载电压达U0=1.2UN为止。

  5)在保持n=nN=1600r/min条件下,从U0=1.2UN开始,单方向调节分压器电阻Rf2使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次减小,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空载电压U0和励磁电流If,直至If=0(此时测得的电压即为电机的剩磁电压)。

  6)测取数据时U0=UN和If=0两点必测,并在U0=UN附近测点应较密。

  7)共测取7~8组数据,记录于表1-2-1中表2-2n=nN=1600r/minIL=0

  (2)测外特性

  1)把发电机负载电阻R2调到最大值,合上负载开关S。

  2)同时调节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f1,发电机的分压电阻Rf2和负载电阻R2使发电机的IL=IN,U=UN,n=nN,该点为发电机的额定运行点,其励磁电流称为额定励磁电流IfN,记录该组数据。特别注意,当电流超过0.4A时,R2中串联的电阻调至零并用导线短接,以免电流过大引起变阻器损坏。

  3)在保持n=nN和If=IfN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增加负载电阻R2,即减小发电机负载电流IL,从额定负载到空载运行点范围内,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电压U

  2、并励发电机实验

  (1)观察自励过程

  1)按注意事项使直流电动机M停机。同时将启动电阻R1调回最大值,磁场调节电阻Rf1调到最小值为下次启动做好准备。在断电的条件下将发电机G的励磁方式从他励改为并励,接线如图1-2-2所示。Rf2选用D42的900Ω电阻两只相串联并调至最大阻值,打开开关S。

  2)按注意事项起动电动机,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发电机的转速n=nN,用直流电压表量发电机是否有剩磁电压,若无剩磁电压,可将并励绕组改接成他励方式进行充磁。

  3)合上开关S逐渐减小Rf2,观察发电机电枢两端的电压,若电压逐渐上升,说明满足自励条件。如果不能自励建压,将励磁回路的两个端头对调联接即可。

  4)对应着一定的励磁电阻,逐步降低发电机转速,使发电机电压随之下降,直至电压不能建立,此时的转速即为临界转速。

实验的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项目

  实验一 二叉树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实验内容

  题目1:编写一个程序,采用一棵二叉树表示一个家谱关系。要求程序具有如下功能:

  (1)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二叉树,

  (2)查找某人的所有儿子,

  (3)查找某人的所有祖先。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为了能够用二叉树表示配偶、子女、兄弟三种关系,特采用以下存储关系,则能在二叉树上实现家谱的各项运算。

  二叉树型存储结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SNODE

  {char name[MAX]; //人名

  struct SNODE *left;//指向配偶结点

  struct SNODE *right; //指向兄弟或子女结点

  }FNODE;

  (二)总体设计

  实验由主函数、家谱建立函数、家谱输出函数、儿子查找函数、祖先查找函数、结点定位函数、选择界面函数七个函数共同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家谱建立函数:与用户交互建立家族成员对应关系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3)家谱输出函数:用括号表示法输出家谱

  输出形式为:父和母(子1和子妻1(孙1),子2和子妻2(孙2))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4)儿子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子女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成员与是否有子女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5)祖先查找函数:在家谱中查找到某人所有的祖先并输出,同时也能辨别出其是否为家族中成员。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6)结点定位函数:在家谱中找到用户输入人名所对应的结点。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7)选择界面函数:为便于编写程序,将用户选择部分为此函数。

  void PRINT(int &n)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void InitialFamily(FNODE *&head) //家谱建立函数

  1:首先建立当前人的信息,将其左右结点置为空,

  2:然后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当前程序结束,

  3:如果有则建立其配偶信息,并将配偶结点赋给当前人的左结点;

  4:再让用户确定其是否有子女,如果有则递归调用家谱建立函数建立子女结点,并将其赋给配偶结点的下一个右结点。

  5:如无,则程序结束

  void PrintFamily(FNODE *head) //家谱输出函数

  1:首先判断当前结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结束程序;

  2: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当前结点信息,

  3:然后判断其左结点(配偶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输出“和配偶信息。

  4:再判断配偶结点的右结点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递归调用输出其子女信息,最后输出“)”;

  5:当配偶结点为空时,则判断其右结点(兄弟结点)是否为空

  6:如果不为空,则输出“,”,并递归调用输出兄弟信息

  7程序结束

  FNODE *findnode(FNODE *b,char p) //结点定位函数

  1:当前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返回空;

  2:如果和查找信息相同,则返回当前结点;

  3:如不然,则先后递归访问其左结点,再不是则递归访问右结点

  void FindSon(FNODE *b,char p) //儿子查找函数

  1: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无则输出“查找不到此人”

  2:判断其配偶结点与子女结点是否为空,为空则输出“无子女”

  3:不为空则输出其配偶结点的所有右结点(子女结点)。

  int FindAncestor(FNODE *head,char son[ ]) //祖先查找函数

  1:先在家谱中定位到要查找的结点,如为空输出“不存在此人”,程序结束

  2:先将父母结点入栈,当栈为空时程序结束,

  3:栈不为空时,判断栈顶元素是否已访问过,

  4:访问过,再判断是否为查找结点,如是则输出栈中保存的其祖先结点,并滤过其兄弟结点不输出;不是查找结点,则退栈一个元素

  5:未访问过,则取当前栈顶元素,置访问标志——1,同时取其右结点

  6:栈不为空或当前所取结点不为空时,转到2;

  实验测试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测试结果

  (二)结果分析

  (略)

  实验总结

  (略)

实验的报告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让学生自己设计或选择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介绍给学生。

  例如,《电磁铁》一课,研究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能产生磁性,教师问:“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能产生磁性?”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设计了许多实验,如:“让铁钉接近大头针,看是否吸引。”“让指南针靠近铁钉,看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等。教师让学生按次序都实验一下。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设计实验中运用的器材,并要提前做一做。

  (四)验证结论阶段

  学生设计实验后,就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再如,《电磁铁》一课,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放一些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然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带有磁性。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注意不要将实验结果轻易认为是实验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肯定正确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相矛盾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查找原因。

  二、实施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运用此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的1、2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3、4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此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

  3.运用此模式,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两句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在四环节自然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指导下,必将实现整个教改过程科学化、高效化,必将大面积提高自然实验课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