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量实验报告(6篇)

测量实验报告(6篇)

来源:九壹网

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

  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附近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A、B直线绘于图纸,作为控制点。(用1:500的比例尺)

  2、按一人观测,一人记录和计算,一人立水准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绘图进行分工并且互相轮换,每次至少要测出三个地物特征点,三点都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经纬仪观测步骤:

  ○1安置仪器:观测员按照对中整平步骤安置电子经纬仪于测

  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读取到厘米),记录员将i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假定控制点A的高程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点B立一花杆,观测员用经纬仪照准部照准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然后制定水平旋钮,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待测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上,如图1中的1、2、3、4点。

  A

  图1经纬仪测绘原理

  ○4观测:观测员照准水准尺,制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旋转旋钮,读取水平读盘读数β、水准尺上、中、下三丝读数M、V、N

  和竖盘读数α,记录员将各数据依次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注意:角度读数读取到秒,上、中、下丝读数读取到毫米)○5计算: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D=klcos2α

  h=1/2klsin2α+i-v

  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填于记录表中,平计算出高程。 ○6展绘碎部点:根据本组所测得的数据,先在绘图纸上确定一条起始方向线ab,a对应的是是地上的控制点A的位置,用细钉将量角器的圆心固定在a点,将量角器上等于βi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刻划方向便是该碎部点的方向,用比例尺计算出个碎部点在图上的距离di(i=1、2、3、4),然后用直尺定出各碎部点的位置,用铅笔在图上点示,并在点的右侧注记高程(高程注记到毫米),同时将有关的地形点连接起来,并检查测点是否有错。

  ○7测站检查:依次测完各碎部点并展点,然后再绘出地物轮廓线使之成图并与现场对照。

  四、完成实验报告:

  1、 2、

  完成记录表。完成手绘图纸。

  视距测量记录表

  仪器号:20xx年5月11日

  天气:晴朗

  班组:工管10-1第五组组长:陈文鹤组员:梁基琴何靖施耀业张洁

  五,计算直线方位角:

  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的磁方位角既是坐标方位角为

  α

  AB =180°00′00″,

  所以易求的直线A1的坐标方位角为:

  αA1=180°00′00″+63°56′49″=243°57′00″

  直线A2的坐标方位角为:

  αA2=243°57′00″+23°22′00″=267°19′00″

  直线A3的坐标方位角为:α

  A3=267°19′00″+8°36′00″=275°55′00″

  直线A4的坐标方位角为:α

  A4=275°55′00″+4°30′00″=280°25′00″

  直线B5的坐标方位角为:

  αB5=360°-72°19′47″=287°40′13″直线B6的坐标方位角为:

  αB6=360°-84°58′08″=275°01′52″

  六、绘制新实验楼的地形图(见附页)。

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认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能准确读取水准尺读书;

  初步掌握使用水准仪的操作要领、基本步骤和方法。

  练习普通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计算。

  二、实验器具

  DS3微倾式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认识仪器对照仪器,指出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记录并计算出两点间高差。

  四、实验步骤

  水谁仪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顺序为: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淮尺——精确置平读数。安置仪器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瞄准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瞄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线;再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并消除视差

  4、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水准管气泡居中

  5、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4位数字,即直接读出m、dm、cm的数值,估读mm的数值,记为后视读数a。注意读数完毕时水准管气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6、记录与计算按照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五、实验数据

  水准仪认识观测记录表(单位:m)

  仪器号码:天气:晴转多云

  观测者:第三组成员

  日期:20xx—2—27

  呈象:

  记录者:第三组成员

  安置仪器次数

  测点

  后枧

  前视

  高差

  高程

  1

  A

  1.418

  —0.020

  100.000(假定)

  (冯:测曹:前

  B

  1.438

  99.980

  王:后蒲:录)

  2

  A

  1.222

  —0.021

  100.000(假定)

  (曹:测冯:前

  王:后蒲:录)

  B

  1.243

  99.979

  3

  A

  1.818

  —0.020

  100.000(假定)

  (蒲:测曹:前

  B

  1.838

  99.980

  冯:后王:录)

  4

  A

  1.516

  —0.017

  100.000(假定)

  (王:测蒲:前

  B

  1.533

  99.983

  冯:后曹:录)

  六、验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基本掌握了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看视频是远远不够

  的,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知半解。刚开始测量的时候,我们的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不安。

  但当我们动手测量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

  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绝非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七、实验所存在问题以建议

  1、一直不能调节水平;

  2、调焦时,一直找不到水准尺的位置;

  3、记录数据有问题,其中一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偏差;

  在经过多次试验,我组逐一解决了上述问题

  注意事项:

  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仪器。

  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

  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

  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

  张灏、成立敬——测量时间

  张海涛——发声

  贾兴藩——测温

  实验过程:

  1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17∶30

  温度21℃

  发声时间0.26″

  发声距离93m

  实验结论:

  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

  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测量实验报告

  一、绪言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

  我国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图2水准测量转点示意图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高程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熟悉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的`测量,并将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三、水准测量实验过程

  3.1小组成员及作业步骤小组成员:

  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5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持两人,量距一人。

  3.2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我们实验所用的仪器主要就是电子水准仪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准仪。

  SDL30的等级水准测量功能用于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测量作业中的测站观测程序及其限差检核符合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GB/T

  3.3.1已知点数据及测区平面图

  (1)其中,211208和211号点为与南边测区的公共点。

  (2)、测区平面图,如下图1黑色线条所包含的区域即为本组测区。

  图1测区平面图

  3.3.2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a.测站观测程序:往测奇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刚好与往测相反。

  b.严格按照一测站的操作程序进行观测,进行读数和记录。再进行各项计算,并与各项限差和精度要求进行比较,如果超限则必须重测。

  c.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3.4水准测量的内业水准测量外业式作结束后,要检查手簿,再计算各点间的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并分配误差。

  四、注意事项

  1、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2、记录员除了记录和计算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条件是否合乎规定,限差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及时通知观测员重测。记录员必须牢记观测程序,注意不要记录错误。字迹要整齐清晰,不得涂改,更不允许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个测站上应等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可搬站。

  3、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开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4、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和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直线上。

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x——测量时间

  张x——发声

  贾x——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 17∶30

  温度 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测量实验报告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组织领导

  原则上以小组作为实习单位,每个实习小组不少于6人,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整体实习工作,安排实习进程(天气晴好时应早出晚归,晚上安排人员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劳逸结合),进行每个实习环节的角色分工;副组长负责安排每天需要搬迁仪器的种类数量,保护仪器免受意外损坏、丢失,建议实行清单管理。正副组长应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智慧,组员应着眼于集体利益,以服从大局为主,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应协商解决,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实习任务

  1.实习任务综述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4×5格,对应实地面积200×250m2,要测出图幅范围0.5—1cm。

  2.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3.踏勘选点

  4.控制测量

  5.展点测图

  6.测设

  7.测绘新技术演示及讲座

  8. 总结

  四.注意事项

  ㈠确保仪器的安全按照规定仪器损坏责任人实习成绩不及格、赔偿损失、下学年插班补实习,责任人查不出全组负责。

  1)仪器一经拿出仪器箱就要上紧在三脚架上,观测者完成出箱、安置仪器、观测、看护、迁站及入箱全过程,不要七手八脚;仪器螺旋不要硬拧硬上,否则容易造成螺旋失效;仪器一经上架,不要离人,以免以外损坏;

  2)标尺脚架不用时要平放在马路一侧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坏或被碾断;

  3)钢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头易脱落,用过后要收好,不要缠绕或放在马路上任人车践踏;

  4)本次实习采用动态考核的方法,指导老师一旦发现任何违反操作规定的行为,会作出记录,从而影响小组及个人的成绩。

  ㈡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1)仪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所有的仪器都带上,测什么内容带什么仪器,否则既浪费人力仪器也不安全;

  2)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有的小组没做完导线就开始测图,结果导线不闭合,不仅控制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处理观测数据或整饰图板,组长应在前一天考虑第二天将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仪器工具,组员每天都应该写一些心得体会,实习完一整理实习报告就有内容了,指导教师每天应召集正副组长开会检查工作进度,总结经验教训,组长也应主动与老师联系,如选点完毕后,最好征得老师同意选点方案后再开始测量;

  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1)实习期间要养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就象在生产中一样,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应巧妙地加以解决,不能蛮干或出力不讨好。

  2)有的同学不善于操作仪器,也就只甘于充当跑龙套的角色,实习结束后也学不到什么知识技能,建议角色轮流做,自己找机会练习。

  2、内容说明

  实习环节、操作程序方法与精度要求

  1.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实习动员大会时应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仪器领到手仔细检查有无损坏及其他不正常现象,发现后及时上报主管实验员。实习期间所有仪器均应妥善存放,实习结束上缴全部仪器。

  2.踏勘选点参照展点图上的控制点找出测绘区域,然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

  3)点位应易于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马路一侧,尽量避开停车位、马路中间及运动场上,对于观测不到的地物,还应便于布设导线支点。

  4)边长均匀,点位足数边长应在20—60m之间,6-7个自选点(即图根控制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即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6)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与已知点间应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根据实际情形可以使用图幅外的已知点,但自选点一般应在图幅内,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及控制网示意图,图面应清晰,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选点对后续工作的进度、质量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考虑,减少返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