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5篇)

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5篇)

来源:九壹网

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谨慎,是一种对外界事物和自己言行密切关注的为人处世理念,也是一种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的精神状态。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明哲保身,谨小慎微,不思进取,而是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谨言细行,慎终如始,与时俱进。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作风,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把谨慎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自觉追求,作为一种优良的领导方法自觉发扬,作为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自学践行。

  谨慎是一种责任心,就是用权时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国利人民;用不好,误党误国误自己。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实现也、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把权力当作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利益的手段,就必然导致私欲膨胀,那是很危险的。这样的教训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的宗旨,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既要摆正公仆位置,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又要摆正权责关系,牢记责任,慎重用权,切实做到职务面前勤思义务,权力面前多想责任,把行使权力的过程,看作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过程,看作是对、对干部负责的过程,慎重使用权力,过好权力关,经受住权力的考验,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

  谨慎是一种作风,就是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是扎实的,心态是好的,能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注重练“内功”、干实事,心思用在工作上、情感贴在民心上、作风聚在求实上、成绩记在集体上。但也有部分人心浮气躁,有的随意提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有的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看到别人提拔了,自己还没有动静,就感到心里不平衡,心情不舒畅,整天设计自己的“升官图”,到处拉关系,跑门子,追逐名利;有的刚走上一个新的领导岗位,工作没干多久,就坐不住了,就开始考虑自己下一步发展,自我包装,自我推销。必须认识到,群众心里有一杆秤。一个不论官职大小、位置高低,只要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就会感激你,就会记住你;而那些不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人,人们也会记他一辈子,戳他的脊梁骨。做人、做事、做官,不用自吹自擂,不用自我作秀,只要讲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什么时候都能站得住、吃得开。弄虚作假,玩花架子,有可能得逞一时,但最终不会有好结果,因为这样做,党组织不允许,人民不答应。善于摸实情,戒浮戒懒;敢于讲实话,戒私戒虚;勤于办实事,戒推戒拖,这样下去,终究不会吃亏的。

  谨慎是一种能力,就是能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将要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和国外、境外的,来自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中以及自然界的风险和挑战。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矛盾,妥善解决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讲,是一种必备的领导能力。要在百忙中留下一些思想的空间,学会从庞杂的事务中超脱出来,从繁忙的工作中静下心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既要明于事,更要明于理;要不断总结实践,把握事物规律,预见未来发展,由事及理,创造性地推进工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真正做到忧党、忧国、忧民,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思潮,要善于识别,敢于斗争;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谨慎,是一种品格,就是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领导干部能力再强,政绩再好,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对于组织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于个人来说,则前途尽失;对家庭来说,是名誉扫地。新水如泉水,虽然不多,但可终身受用;肥水如洪水,虽然不少,但非常危险。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的身分和所处的位置,既要用党的政治要求和国家的法律规范来要求、约束自己,不能有任何越轨行为,又要经常以别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别人“亡羊”我来“补牢”,提醒自己不要重蹈其覆辙,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以为法纪之剑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目无党纪国法,视党纪国法为儿戏。要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欲慎独慎权,不向组织要官要权,不向人民要名要利,真正做到有骨气而无傲气、要正气而不要霸气、靠志气而不靠运气,始终坚持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以廉树威,以公生明,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稳住心神、管住手脚、挡住诱惑,经得起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

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个人修养的毕生追求,为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严以用权”就是要求干部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不以权谋私。

  权力是把双刃剑,“挥”之不慎可能会伤及自己;权力是一团炽热的火,“燃”之不察可以将自己焚毁;权力是一泓激流的水,“掘”之不疏会招致灭顶之灾。这是从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用权不慎而走向犯罪深渊的典型案例中得出的沉痛教训。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权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相反,如果在权力行使问题上搞小集团主义、主义,甚至将权力视为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不仅背离了党的宗旨,而且会滑向的深渊。

  二要把权力当成负担。苏联解体不久,前苏联会议雷日科夫就说过一句话,他说权力应该成为一种负担,当权力是负担的时候,政权就稳如泰山了,权力一旦变成乐趣,一切就完了。这个话如果不是因为苏联解体苏联党丢掉政权,雷日克夫是说不出来的。国家解体了,丢掉政权了,他就体会出来了。权力成为负担,就是我们的各级领导、掌权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民工作,生怕我们的工作出毛病、人民的利益受损失,这样我们党才能稳如泰山。如果把权力当做乐趣,拿着权力吃喝玩乐,甚至贪污,那一切就差不多了。雷日科夫的话可谓入木三分,对于我们有着很强的警示意义。

  三要依规用权。用权为公,可以赢得人民赞誉和尊重;用权谋私,很难避免身败名裂的下场。正是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法依规用权,严格遵守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有力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要时时刻刻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老老实实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主动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示出了官不论高低,权不论大小,心系天下、济世为民的为官之道和家国情怀。古人尚且如此,反观当今社会,不少在修身、用权、律己方面彻底沦陷,因为权力、金钱、美色而走上不归路。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领导干部为官之道的“权力观”在起作用。在“三严三实”中,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就能为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损害党和国家形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修身”和“律己”主要是为了用好权,谋事实不实、创业实不实、做人实不实也主要看怎样用权。

  总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一个关键因素是要真正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对权利的副作用,全世界都有清醒的认识,都认可对权力的管理。西方古代哲学家孟德斯鸠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就是说,要把统治者关进笼子,才能使他只能为社会造福而无法为害社会。培根说过权力有四大恶习:办事拖拉、贪污、粗暴蛮横、轻信易欺。这是对权力副作用的深刻警示。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速度世人瞩目,但是由于政治改革后,领导干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导致现象不断发生。

  世界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不以权谋私。对一般市场主体来讲,法无禁止即可入。而对各级掌握着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讲,却只能是法律规定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定授权不能干。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为民所赋。做到严以用权不逾矩,更应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严以用权不逾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严以律己,慎独慎初慎微,遵守党纪国法,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做到为政清廉。依法依规用权,严格遵守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不以权谋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二是自觉接受监督。权力导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监督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领导干部应该正确认识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动、积极、勇于和乐于接受人民群众、社会公众、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三是树立正确权力观。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性使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靡享乐。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权力观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正本才能清源。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理念,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一种负担、一种责任。越是位高权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越重。

  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在人民面前,权力只有服务。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权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从严治吏,根本在于实现干部秉公用权;依法治国,核心在于建立权力运行规则。近日,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李鸿忠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坚定“三严三实”的价值追求,时刻铭记严以用权。

  权力是组织授予、人民赋予,是干部使用、群众受益。权力可以是社会治理的助力,也可是社会发展的阻力,可能是最善良的帮手,也可能是最凶猛的毒药。权力本无良善之分,关键在干部,所以,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李鸿忠的谆谆教诲,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到“三个铭记”。

  铭记“公权不私,私用即盗”,坚持执政为民、秉公用权。

  权力由行使,再大也不能为所欲为;权力由干部使用,再小也不能放纵。“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权力使用不可大意;“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权与财需要绝缘,三令五申要求干部严以用权,就是保护干部免受权力的伤害。近些年来,一些单位出现的“权力”,一些地方产生的“小官巨腐”,一些人身边的“权力掮客”,都源于权力被腐蚀。

  铭记“勤政有为,不为如贪”,既清廉为官,又事业有为。

  “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干部使用权力就当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明确规定权力的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鲜明的执政观昭示世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根本的为民权力观始终清晰。

  铭记“规矩用权,有权不可任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只要权力任性,就会违规;只要权力出轨,必然滋生权钱。权力与责任相连、与制度相关,既不是自由之物,更不能无所畏惧——在人民面前,权力只有服务;在法律面前,权力只有服从。干部使用权力,就要以“严以用权”为戒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实现权力归位。

  从公开权力清单,规范“权力之手”,到“召回”不合格干部,“找回”责任;从“打虎拍蝇”雷霆行动,到没有“铁帽子王”的宣誓,在权力管理上,严以用权的主线始终清晰。如今,规范的干部管理制度正在建立,权力运行制度正在完善,科学的权力规则已经明晰,干部严以用权就当以“三个铭记”为箴言,认真践行,坚定始终。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权力的边界是法制,干部的保障是规矩;要实现干部严以用权,管住伸出去的权力,就要加强制度设计,从严干部权力监管,通过织密制度之网,拴住脱缰的权力。同时要强化执纪意识,对“违规权力”严查严打,牢固树立“法度”为底线,督促干部在“法度”约束下严以用权。

202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延安是圣地,是中国党人的精神之都。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在这里战斗、生活13个春秋,领导指挥抗日战争和战争,谱写了中国恢宏壮丽的历史篇章。在这里,我们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同志说,整风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70多年前的那次整风,是一次成功实践,是一个伟大创举,极大地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从那时起,整风升华为一种精神,融入党的血脉,成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锐利武器,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方法。整风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个精神永放光芒,永远不能丢。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深刻认识贯彻整风精神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整风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民主、开门整风。我们应当从党的足迹、党的性质、党的使命的高度,深刻把握整风精神的独特创造、历史渊源、思想精华、恒久价值。

  第一,整风精神凸显了我们党为民求是的优秀品格。

  立党为公、无私无畏才勇于整风。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志在这方面有着精辟论述,大家都知道《论联合》中的一段话: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敢于正视问题、不懈追求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根本就在于我们党有着大公无私的品格。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勇于整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这样原来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任务艰巨而复杂,没有先例可循,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失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敢于自我批评和公开纠正,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得到新发展。用同志的话说,就是“可以把错误变成肥料,将坏事变成好事”。我们党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着独特、先进的政治品格。比如,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等等。其中,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清醒认识自己,正视矛盾问题,经常地用整风精神、用严格的党内生活,及时地去解决、去纠错、去调整,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立足国情党情、自主才勇于整风。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是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我们党历来坚持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种政治自觉、政治自信,使我们党能够善于发现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队伍中的不纯洁。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发生了“颜色”,照搬照抄西方制度模式,虽然改变了政治表象,但水土不服,不仅解决不了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而且导致国无宁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清醒认识到,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大家也可以看一看一些学者的文章,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在对中西方制度的比较研究中,认为政治制度优势是中国成功的关键。可以说,弘扬整风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自主的自强不息,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整风精神,是对“检身若不及”、“吾日三省吾身”等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是对立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在党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志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一个政党、一个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正确与错误、纯洁与不纯洁、积极与消极、好与坏,是会相互转化的。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整风、坚持同不良风气作斗争,才能清除党内的政治灰尘,才能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反复强调,要有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积弊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这正是对整风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为整风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整风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

  整风精神源于对党内矛盾问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延安整风的缘由是什么?当时,抗日根据地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党内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还没有完全解决,党员人数从1937年的4万增长到1940年的80万,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妨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个的、有战斗力的党”?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了整风的方式,勘误纠错、治病强身,成为党的肌体中最具活力的生命要素。

  从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历史功绩,联系到关于增强“三个自信”和强化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深深感到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蕴含的深邃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制度自信体现的是政治坚毅,忧患意识体现的是政治清醒。把延安整风与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理解,越发体会到弘扬整风精神的现实紧迫性。

  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突出;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丑化、矮化我们党的错误言论,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有的目无组织纪律,言所欲言、为所欲为,向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安排;有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我们这么大的党、这么多党组织和党员,如果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把组织观念、组织程序、组织纪律严起来,那是很危险的!怎样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整风精神,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