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镇整体绩效评价报告

乡镇整体绩效评价报告

来源:九壹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湖南湖南省《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xx]10号)、《江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xx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江财绩[20xx]2号)精神,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对20xx年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自评,现将我单位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湘江乡工作部门内设机构有一办一所三中心。党政办1个财政所3个直属事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事业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提高村民委员会的自治能力,承办县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人员情况

  湘江乡现有编制数40个,在编34人,目前正式在湘江乡在职的实际有34人。全乡291个党员,14个非党干部职工,15个党员职工干部。

  二、部门整体收支结余情况

  我单位20xx年收到财政资金635.94万元,年初结转结余0元,合计635.9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35.94万元,项目支出0元;20xx年全年实际支出元8635.94万;结余财政资金0元。基本支出结余0元,项目支出结余0元

  三、预算执行与管理情况

  20xx年,我单位积极履职,强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根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单位20xx年度评价得分为98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如下:

  1、投入10分

  预算配置得10分。其中: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34人/编制40人*%=85%,得5分;“三公”经费预算数基本无变动,变动率≦0,得5分。

  2、过程45分

  (1)预算执行得20分。预算完成率100%得5分;预算控制率4.25%,得4分;无新建楼堂馆所得10分。

  (2)预算管理得30分。采购执行率14万元/14元=100%,得5分;职责履行得9分;履职效益得30分;预决算信息公开按规定内容在规定时限在县门户网站公开,基础信息完善,得10分。

  3、履职效益得、40分。

  (1)产出指标内容:

  指标1:完成改厕任务,完成改厕10座,得5分

  指标2;乡村振兴

  (2)效益指标方面:

  指标1:发展旅游产业

  指标2;就业增加

  指标3:生态平衡

  (3)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得10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平衡发展。带动当地人民就业,增收创收。人民群众的幸福度指数有了质的提高!

  四、绩效情况

  (一)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分析。

  1、巩固脱贫成果显著。20xx年,全乡贫困检测户7户15人,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11户;建档立卡户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湘江乡中心校入学率达100%,高中在校贫困生61人,在校职业教育学生56人,全乡无贫困户家庭因贫失学、辍学。全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31余人。

  2、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工程,全力推进“垃圾”、“厕所”、“污水”、“村容”,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长制,乡村两级河长定期对境内河道开展巡查,全年清理河道垃圾10余吨。20xx年,完成卫生厕所改建10座,拆除旱厕15间。全年累计投入卫生保洁资金20余万元,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实现了常态化保洁和农户垃圾分类处理。

  3、农业产业蓬勃发展。20xx年,新增15户农户发展水果、茶叶、油茶、养蜂、养鸡等产业.。同时,培育引进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能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产业。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乡风文明持续提升。各村建立健全“一约五会”,有效遏制了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表彰活动,全乡评选出星级文明户60户,其中乡级十星级文明示范户7户。社会治理创新提效。强力推进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和“黄赌毒”“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专项整治,积极创建“平安大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年无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坚持安全生产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和打非治违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1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1起森林火灾。

  5、自身建设越抓越实。对人民负责是工作的第一准则,让人民满意是我们的第一追求。我们始终牢记宗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树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团结高效,公正廉洁,亲民为民形象,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赢得全乡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指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营造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农村市场监督,培育、提升市场功能,搞活市场流通,推广农业技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2.社会效益指标:加强民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和乡村规划等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

  3.可持续影响指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三)行政效能分析

  1.严格制度执行,特别是“三公”经费的预算控制。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严格招待费用审核审批程序,“三公”经费较好地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2.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积极推进群众办事“一门式”服务,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办好事,一件事一次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督”,“放管服”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3.加强对省市县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制度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各职能股室的业务工作能力。及时组织股室队所负责人学江华县财政局出台的'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相关制度的学习。

  五、存在的问题

  1.工作能动性不足,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参与度不够,缺乏工作支持和经费保障。各部门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还不够,宣传不到位,工作难深入,各项综合协调机制尚未健全,人力物力财力需要进一步给予保障,经费保障与其他示范创建县有一定的差距。

  2.人员严重缺编与工作任务繁重矛盾日益突出。

  六、后续的工作计划

  1.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核。在费用报账支付时,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审核、列报支付、财务核算,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

  2.持续抓好“三公”经费控制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把关“三公”经费支出的审核、审批,杜绝挪用和挤占其他预算资金行为;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管理,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3.加强项目开展进度的跟踪,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确保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