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工作计划

八年级工作计划

来源:九壹网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

  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提问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

  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

  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

  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

  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

  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

  三、整体感知,了解“蝉” “蝉之烦”

  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 (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

  “蝉之恕”

  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

  (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

  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之敬”

  1.文中作者与朋友进行的第二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过活,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在属于他的那个夏天里,拼尽它小小躯体额全部力量去响彻一个夏天。

  2.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除了赞美之外。也意在唤醒人类向蝉学习:好好过活,热爱生命;理解、尊重蝉)

  “蝉之悟”

  1.我们已经了解到蝉的生命的意义了,那么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对待自然万

  物,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只有人类的生命和事业才是有意义的吗?人类如何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进而关爱)

  2.作者最初表达对蝉态度的贬抑,而最后表现对蝉的态度褒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四、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想。

  五、作业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要对周瘦鹃说的吗?请写下来,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堂的迁移,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种扩大,取得互文解读的效果。

  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周瘦鹃:《苏州游踪》】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