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诺贝尔奖:百年辉煌千年遗憾

诺贝尔奖:百年辉煌千年遗憾

来源:九壹网

诺贝尔奖:百年辉煌千年遗憾

  回首诺贝尔奖的百年记录,尽管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680多人赢得了诺贝尔奖桂冠,但是与全世界日益增长的科学家数量相比,终究是极少数,因此确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憾。遗憾的不仅仅是获奖的人数太少,而且有诺贝尔奖委员会各种各样的失误。

  新世纪的曙光即将临近。不要让过去的悲剧重演,不要让过去的失误再现,成为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对诺贝尔奖的期望。他们相继批判性建议,期待在新的百年当中,诺贝尔奖扩大授奖的学科范围、增加获奖科学界人数的名额,对科学界的反映更加灵敏,成为科学民主的典范,在21世纪再创辉煌。

  马太效应  什么是马太效应?简单地说,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在诺贝尔奖当中,这种效应十分明显。所以,有人说,诺贝尔奖就是只奖给名人。是名人抬高了诺贝尔奖的社会声誉,而不是相反。确实,在诺贝尔奖授奖之前,许多科学家、文学家已是著名人士。他们的成就已举世公认。

  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之前成就已闻名天下,因此授予他们诺贝尔奖是人心所向、预料之中的事。因为他们的论文早已被广泛引用,其引用次数真是鹤立鸡群,主导着一个个科学领域的方向或潮流,因此不授予他们诺贝尔奖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事情。如1967年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引用频率最高的4位科学家,在5年之内,都相继获得了诺贝尔奖:盖尔曼1969年物理学奖、巴顿1969年化学奖、冯尤勒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赫兹伯格1971年化学奖。

  翻阅《科学引文索引》不难发现,盖尔曼1961年发表的关于基本粒子分类的论文,当年就被引用了150次,可见当年他就已经誉满全球物理学界。1967年物理学奖得主贝斯,早在1926年至1935年发表的论文,直到1965年每年被引用次数始终保持在28次以上。广泛引用是科学界承认的一个重要标志,持久引用是其生命力强盛的标志。有人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十分惊人。

  还有研究表明,在1961-1971年XX年间,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平均达到了222次,是《科学引文索引》中标准作者的平均引用频率的40余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论文引用频率的2倍多。在1965年至1969年间,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早在20多岁时发表的论文,在相隔30多年后仍然被大量引用,平均每年引用的次数不低于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每年被引用的次数才0.5,仅为前者的十六分之一。

  如此广泛的引用,使它们的作者早已成为科学界的明星,成为了学科的奠基人。

  如果在大学工作,诺贝尔奖获得者比较早地晋升为教授。统计结果表明,37岁似乎是一条分界线,诺贝尔奖得主多在这个年岁之前成为教授,非诺贝尔奖得主多在这个年龄之后才得到晋升,所以诺贝尔奖得主往往比其他人早5年多成为教授。具体到每位获奖者,差别更具有戏剧性,有的不到30岁就晋升为教授,如1927年、1939年、1952年、1963年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劳伦斯、布劳克、维格纳,193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摩尔根等等。特别是康普顿,在致力于康普顿效应研究前3年,即28岁时,他就被华盛顿大学任命为教授、物理学专业负责人。

  这么年轻就成为教授,声威大震,当然是校园里的明星。

  英国科学家迪拉克,26岁确立正电子的数学理论,28岁成为皇家学会会员,31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对他来说,是荣誉累加。对当代遗传学之父摩尔根来说,诺贝尔奖几乎是最后的奖赏。在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已经是国际名流,19xx年任美国遗传学会、美国形态学会会长,19xx年任美国博物学会会长,1910—19xx年任美国实验动物学会会长,1927—1931年任美国科学院院长,1930年任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长,1932年任国际遗传学大会。

  许多得主都同摩尔根一样,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赢得了一打打的荣誉称号。所以,每当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获奖名单时,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又获得了一项奖励。

  姗姗来迟  杨振宁、李政道是幸运儿。令人羡慕的不仅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工作在惊人短的时间内赢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从论文发表到获奖只有一年时间。

  一年之内就获得诺贝尔奖,这简直是奇迹。对获奖者来说,诺贝尔奖授予的是那么及时;从诺贝尔奖委员会看,他们反应是那么机敏。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他们这么幸运。

  如盖尔曼获得诺贝尔奖时,国际物理学界相继发表文章认为,这是等了6年多的事情。所以,196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结果时,物理学家们没有表现出格外热情欢呼的姿态,因为6年来大家一直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奖应该授予盖尔曼”。

  等待五六年还算是比较短的,也是比较常见,如伦琴,15年就发现了x射线,19xx年才得奖;贝克勒耳,16年发现天然放射性,19xx年才得奖;19xx年,卢瑟福发现一系列放射性元素,19xx年才得奖;阿尔瓦雷斯,1960年发现基本粒子的共振现象,1968年才得奖;薛定锷,1926年建立了量子力学,1933年才得奖……

  等待十年八年的也比比皆是。如能托斯,19xx年发现热力学第三定理,8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玻尔,19xx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轨道理论,直到1922年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1931年制造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才获奖;西博格,1941年证明钚的存在,1951年才得奖……

  等待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也不稀罕。如研究黄热病的南非科学家马克斯等待20余年,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来说,诺贝尔奖也是迟到的喜讯。从他发表获奖论文到获奖,间隔了不平常的21年;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发现宇宙射线的赫斯,等待25年才获奖;贝斯久等29年,于1967年获得了物理学奖。相比之下,佛里斯更惨,等待了半个多世纪:1919年就发现了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摇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许多科学先驱们的思想一时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延长了授奖的时限。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如“热力学第四定理”,早在1931年,它的发现者拉路斯就发表了论文,但是直到40年代才被人接受。可惜的是,37年后即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

  肿瘤是由病毒引起,这当然是伟大的发现。可惜,早在19xx年,劳斯就公布了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人们由此发问,诺贝尔奖关注什么?对于人们的质问,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一语破的,原来由于对劳斯的工作有争论,他们不便介入。由此,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

  正是为了回避科学界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迟了向兰德斯坦、波恩授奖。兰德斯坦,23岁获得博士学位,33岁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那是19xx年,在论文的最后,他指出了这项发明的医学意义:“引用的观察病例都可以说明病人输血治疗时的变化效果”。但是,由于大量输血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以及不了解rh因子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等等问题,人们难以接受兰德斯坦的血型理论。直到1930年,即29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才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兰德斯坦,此时他已经62岁。

  波恩早在28年前就发表了获奖论文(关于波函数的统计分析)。所以,当他获奖时激动地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压倒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我的波函数统计分析,但是也有不承认的,诸如像普郎克、爱因斯坦、薛定锷等著名科学家,因此,我的这项研究成果足足等待了2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

  可见,为了回避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因此,1946年化学奖得主萨姆纳、1953年化学奖得主赫尔曼、1970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芬等等都经历了超长的等待期。

  歪打正着  众所周知,从19xx年到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相对论理论的创建工作。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通过观察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预言的正确性。几乎是一夜之间,爱因斯坦闻名世界。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科学贡献。

  可是,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公告根本没有提及相对论。许多科学家认为,如果仅仅根据光电效应的发现而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显然有些勉强。在发表狭义相对论论文的同年,即19xx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光与原子电子一样,都具有粒子性。

  并根据狭义相对论,他推导出了光电效应公式。光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可见,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无独有偶,193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基于证明经中子轰击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授予费米诺贝尔奖。对此,国际上一直有争议,争议的焦点不在于费米是否该得奖,而同样在于选择哪项成果作为授奖依据。费米是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贡献是多方面的。对此,费米本人也不满意。在颁奖演说中,他指出了自己工作不足的地方:哈恩和斯特拉斯发现,在衰变过程中,放射性铀产生的钡,由此必须重新认识超铀元素。把新元素研究和原子核反应研究一起当作费米获奖的理由,显然不妥。在此之后,即1940年,迈克米伦、阿贝尔荪发现了新元素镎,由此获得1951年化学奖。

  选错授奖项目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物理学领域,在化学、生物学领域也同样存在。如对于斯维伯格的奖,也是持疑义者多。

  1926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化学奖,以肯定他在布朗运动研究方面的成就。可是,在颁奖仪式上,斯维伯格演讲时,一句也没有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