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关倡议书素材

有关倡议书素材

来源:九壹网

  全校师生员工: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不仅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更主宰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粮食、能源是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今,云南已持续三年大旱,情况十分严重,至_年2月20日,已有15州市逾31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254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干涸、822余亩田地农作物。昆明市受旱严重,城市供水十分紧张和困难,为保障城市供水,部分小区已采用“保高峰时段供水”。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然可以看到水资源污染、浪费的现象,河流里漂浮的垃圾、教学楼和公寓里未关紧的水龙头……其实我们能做的很简单,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中,轻轻的把水龙头关上……这不经意的一点点水,也许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一日无水,人则虚;一年无水,国则损;百年无水,则何如?有水当思无水之苦,如若不然,那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日常生活,消费细节做起,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以实际行动创建“节水型”“节能型”高校,为学校的发展再做新贡献,特此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出倡议:

  一、弘扬节水风尚,做节约用水的宣传员。

  广大师生要把节约用水放在日常生活当中,充分认识节水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树立节水意识,转变用水观念,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荣辱观,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节水不仅是独善其身,更重要的是兼济天下,把节水的意识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将节水的影响扩大到更大的领域。

  二、养成节水习惯,做科学节水的实践者。

  节水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刷牙洗脸时尽量用容器接水,而不是用流水;用完水一定要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天气日益变热,洗澡时也要尽量节约用水等等。提高水的利用价值,坚持循环利用。如利用洗脸水冲厕所、洗菜水浇花,用过的水留起来拖地冲厕所等。衣物集中洗涤,应尽量减少洗衣的次数;小件、少量的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要适量投放,过量投放将造成水的大量浪费。对于用水量较大的绿化及生活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分质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将水耗降至最低。倡导在卫生间尽量使用二次水,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节约用水行动。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要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

  三、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3、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4、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5、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6、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7、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8、实践“135”出行方案(即一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交通工具),以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活动。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