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1年迁入现址,1965年升格为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期间停办。1978年经批准,在现址建立北京农学院,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xx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
北京农学院(7)21世纪前20xx年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北京农学院建设成为在北京市属高校中[1]以农科特色为主,兼有工、经、管、法、文、理等类专业,具有鲜明特色,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农林大学。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教学部):生物技术学院(1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3系)、经济管理学院(4系)、园林学院(5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6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7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系)、城乡发展学院(9系)(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10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基础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8300余人,其中研究生610余人,本科生6140余人,高职生1170余人,继续教育类学生4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期间,学校将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为重点,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农业新技术服务基地,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争取在20xx年前把学校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