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让学生能够听辨“独奏”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的表达。
  3、歌曲对比,让学生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理。
  4、歌曲《大海》,让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重点、难点:
  1、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媒体准备:
  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练习:
  听音乐做动作,按位置坐好。
  二、导入新课:
  1、说想法。师:们有没去过大海?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能不能给我们模仿一下大海的声音,还有波浪的样子。生:模仿……
  2、听读读,感受歌曲旋律。
  (1)师:大海那么美,我们安静欣赏一首独奏曲《大海》。
  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请安静地闭上眼聆听(并说其旋律特点,出什么乐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词,请同学加上伴奏音乐有感情的轻声朗诵。(展开对大海的'描述,感觉语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关图片,欣赏大海的美。
  3、学唱歌曲。
  (1)用:“呜”来模唱一下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学生做一些身体摇摆等的动作表现曲子的优美,积累三拍子的感觉。)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状,再用“呜”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轻点,优美的感觉)
  (3)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旋律线,例如:波浪形……(请学生用手模仿画线来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词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范唱。
  (6)学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戏。
  (1)回声的游戏。师:海浪是怎样冲上岸的呢?冲上来的声音很大,退回去的声音很小……(像回声)老师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声”的练习。
  (2)为歌曲伴奏。师:浪花的声音是怎样的?怎样表示合适些?(引导学生用纸抖动的声音来模仿海浪的声音效果,)师:请你们抖动纸的声音为我伴奏好吗?(注意倾听个声中的强弱和乐句的韵律。)
  5、师生互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觉得自已唱得怎样?谁唱的比较好?为什么?怎样表现好?
  6、图画表现大海的美。老师有很多材料,(蓝色的绸布,海鸥,小鱼,海船……)请同学上来给我设计,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大海图画。
  三、小结
  作业布置:复习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