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旗下讲话稿诚信主题

国旗下讲话稿诚信主题

来源:九壹网

  20xx年10月18日,印发《中国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对家风认识,原来停留在家庭教育层面。学习《准则》,有了新的认识,家风是作风反映,连着党风政风。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治家不严,滥用权力为亲属谋利,甚至纵容家人违法乱纪。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正,已经成为作风问题滋生、现象蔓延的重要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党员干部要重视“治家”,在“修教、严己、防小”上下功夫。

  治家首先“修教”,要在爱而有度、教之有道上下功夫。关爱家人,这是人之常情。但以什么理念、态度、方式关爱,却大有学问。放眼古今,大凡留下美名的清官正吏,其家教家风也让后人“仰之弥高”。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誉为“三世忠贞”;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教育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子女中不少成为著名专家学者。良好的家教家风,既是党人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的体现,也是对子女真正关爱、培树成才的保证。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用“正能量”培养教育孩子好学上进、自尊自立;用严格的家规管理教育亲属子女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骨子里去掉傲气、戾气、霸气,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遵规守纪;用违法案件的惨痛教训给亲属子女常敲警钟,让他们知道满足,懂得珍惜,当好“贤内助”,做好“官后代”。

  治家重在“严己”,要在勤俭自律、以身作则上下功夫。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关于罗荣桓元帅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典范的文章。1947年7月,罗荣桓从莫斯科治病回到哈尔滨,全家被安排住在市区一处很宽敞的庭院里。他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将这处庭院挪作公用,自己另找一处房子住。后来,罗荣桓搬到与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谭政一起住。谭政住二楼,他住一楼。罗帅对家人说:“住的房子大小,看来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们是党的干部,要时时想到生活在基层的人民大众,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楼越来越高。”罗荣桓还说:“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就要变坏的。”就是像罗荣桓、周恩来、焦裕禄等党的先锋模范一生清正廉洁,严管家人,铸就了党员的高尚品行和廉洁操守,培育了好家风,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身作则”是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是最形象具体的传达与诠释。作为党员干部,如果因为当了领导,心气就高了,说话就横了,生活就享受了。这样,子女就会效仿,家风就难以树正,也就迟早会发生问题,把自己送上“不归路”。要管好亲人,党员首先要管好自己,加强自律。在己身正的前提下,划清公私角色的界限,保持职业身份与家庭角色的距离,加强对家属亲人的教育、提醒、约束,使他们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家风和清廉的作风。

  治家必须“防小”,要在防微杜渐、坚守底线上下功夫。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分子并非一开始便是腐化堕落之人,他们刚开始从政为官时,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慎言慎行,却在面对金钱、美色、人情时,失去了防微杜渐的自觉意识,未能经受住考验,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有的是家属亲人收受别人一件衣服、一瓶化妆品、一点特产等,或者睁只眼闭只眼,或者轻描淡写说说,无形中纵容了家属亲人,给人留下了缝隙,打开了缺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贪“小”多了,就想贪大,就会上瘾,最终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治家、防腐须从源头做起,从小处抓起。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等至理名言,面对诱惑谨小慎微,只有慎始,才能善终。要经常和亲人交流沟通,准确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制止、严肃批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