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胜似于遗传的潜移默化,是融进血液的精神基因。
我外公是私塾先生,母亲也算是出身于书香之家。母亲虽未进过学校门,却也耳濡目染受到儒学的熏陶。所以,纵使是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仍然坚持含辛茹苦送我们几兄妹上学读书。
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带过一个瞎子爷爷到家里,母亲像待客一样,倒水给他洗脸,加菜请他吃饭,还加了一个床铺,让他留宿。现今,每每在大街上碰上乞讨的老人,求助的残障人,我都会停下来。1元几元甚至几十元不等的给。有时除了自己给,孩子跟在身边,也要另外给钱让孩子去给。
我母亲很贤德,服侍长辈,照顾邻里,帮抉老弱,总是不厌其烦。近20xx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去慰问村里的五保户,看望80岁以上的老人。
1979年腊月,母亲患子宫癌住进了湘雅医院,大年三十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出院后,常听母亲讲起住院期间一个姓柳的病友,给予了我母亲无私的照顾,那个伯伯是有工作的城里人,见我母亲贫病交加,把吃的用的都匀出一些给我母亲,还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那时也没有电话可以留下,地址也记得不很清楚,母亲病好以后一直念叨着欠人家一份情,可又没有办法去偿还去表达。自母亲走后,无论是自己小住过几次医院,还是陪家人住院,对同室的病友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情,总把他当成柳伯,把她当成柳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扶与照看。最近的一次,我父亲因骨折住院。病室里,有一位大叔,行动也不怎么方便,早上也没人送饭给他吃,他就吃一点干货。我知道了,给父亲送早餐时,就带两份去。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好像是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画的第一幅画,永远挂在心灵的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