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局、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驱,以全区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新旧教材衔接能力为重点,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重心下移,强化科研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培训模式、方法、管理和规律的研究,结合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培训内容、目标:
本学期重点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科研与教研》为主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加强教师网上交流和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能力培训,扩大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科研培训,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新课程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培训形式:
教育科研培训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亲验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分享式、合作交流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结合远程培训方式。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经验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鼓励教师运用“诊断性”反思研究方法,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研究一体化。
四、培训原则:
1、分层推进原则:坚持全员、青年、骨干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现培训的层次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2、学研结合原则:培训深入教学活动,贴近教学实际,找到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成长点,确定研究的主题。以"新三课"(全体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探究课、骨干教师上创新课)为载体,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创,以创促变,强调培训的实际效果。
五、分工与管理保障措施:
教育科研培训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采取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运行机制。分工负责,由科研校长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科研主任负责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培训主题化,用主题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培训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将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研相结合,相互促进。
加强对各层面培训的动态过程管理和评估。注重培训材料和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将教师培训学习研究撰写反思、感悟、随笔、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等成果进行提炼、升华,编辑成科研培训资源。相互交流,共享资源。采用教师自我评估、互相评估、科研主任引导评估、校长审批评估的评估机制,实施学时、学分登记制度,学期末进行阶段评价表彰奖励。同时,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全过程,纳入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评聘、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