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实验作文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7.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注意:虽然no2与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只要滴管中的水加多即可,就是让相同体积的气体溶与更多水中,从而使烧瓶 内外形成气压差,从而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
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三、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
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