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选自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组第11课。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会读)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篇讲读课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认识(会读)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上完第1课时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环环紧扣,内容丰富。
第一环节,通过展示欣赏古代石拱桥和现代立交桥的图片,由师生谈话引到赵州桥的话题上,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第二环节,学生听老师范读(录音),分组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是11个生字)。第三环节,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模板,先欣赏,再摹写。教师逐一板书到黑板上,指导学生规范书写13个生字。第四环节,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课件的帮助下,小组合作,完成四个自然段段意概括的填空,从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五环节,课堂练习,通过三道题让学生巩固生字读音和理解组词。
2、师生互动,有条不紊。
导入环节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交流认识。如北京的十七孔桥、颐和园的玉带桥,现代化的立交桥。这些图片的识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有效的引到新课的学习中。
朗读环节,教师把自己的范读制作成录音,学生听后感到很新颖。在小组多形式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随机抽读,通过耳麦(话筒)把学生的声音传给大家,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识字写字环节,通过提问、模板展示、教师示范、学生摹写(临写)、小组评比等活动把课堂推向高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热闹而有条不紊。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战士。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教师一边出示图文并茂的课件,一边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学生完成四个自然段的段意概括填空。并给学生留下学习的空间,为下一课时精讲课文做铺垫。
课堂练习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并相互纠错,教师不过多干预,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对有争议的问题,只做提示,如辨字组词,学生可以组不同的词语,答案不唯一。
3、规范学习,习惯养成。
语文学习,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三年级学生应该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就是朗读和写字。教师亲身示范,把自己的朗读制成录音,既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又引领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写生字环节,教师先展示自制的生字PPT模板,让学生欣赏汉字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再出示米字格模板,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讲解每个汉字书写时应注意的笔画和笔顺,让学生一笔一划规范书写,养成习惯;最后让学生小组展示评比,学人之长,补己不足。
4、遗憾和不足。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有些环节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不能及时反馈纠正。如:写字环节。13个生字要想在课堂上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显得吃力,还得课下找时间反复练习。又如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学生如果课前没有好好预习,熟读课文,完成段意的概括填空就有很大偏差,关键词语找不准确。
一堂课,总是会留下些许遗憾。反思之后,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调整,精益求精,把课堂教学做得更符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