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
数字测图实习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地点:一校区、三校区
班级:11级__班
学号:61____
教师:李四
20__年02月12日至20__年02月25日
1.1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2)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的检验和使用。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1.2实习内容和任务
1)全站仪的加常数、竖盘指标差检验和其他常规性检验;
2)水平角方向法多测回观测;
3)城市二级导线测量(全站仪三维导线);
4)三等水准测量(含水准仪i角的检验及其他常规检验);
1.3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1)遵守《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一书中“仪器及工具借用办法”、“测量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的有关规定。
2)实习期间,各组组长应切实负责,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应使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切不可单纯追求实习进度。
3)实习中,应加强团结,小组内、各组之间、各班级之间都应团结协作,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4)实习期间认真学习《城市测量规范》2.1、2.3、2.4、2.6和3.1、3.3、3.5、3.6节有关内容。
5)实习期间,要特别注意仪器的安全。各组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每天出工和收工都要按仪器清单清点仪器和工具的数量,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报告。
6)观测员将仪器安置在脚架上时,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和脚架制紧螺旋,并由记录员复查。否则,由此产生的仪器事故,由两人分担责任。在安置仪器时,特别是在对中、整平后和搬站前,一定要检查仪器与脚架的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拧紧。观测员必须始终守护在仪器旁,注意过往行人、车辆,防止仪器摔倒。若发生仪器事故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报告,不得私自拆卸仪器,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旦发生事故,如实写出事故的经过,并作出深刻检查,交给指导老师,根据仪器损害的鉴定结果作出相应的赔偿。
7)使用全站仪时,要遵守有关规定。要防日晒、防雨淋、放捧在震动,切不可将全站仪望远镜对准太阳,以免损坏光电元件。镜站必须有人看管,以保证棱镜的安全和正确的安置。
8)观测数据必须直接记录在规定的手簿中,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严禁擦拭、涂改数据,严禁伪造成果。完成一项测量工作后,要及时整理、计算,并妥善保管好记录手簿和计算成果。
9)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在测站上,不得嬉戏打闹,不看与实习无关的书籍或报纸。未经指导老师同意,不得缺勤,不得私自外出和游泳,否则后果自负。
2实习内容
2.1全站仪的检验
1)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对一个与仪器同高的目标用竖丝盘左、盘右观测
2测回,读水平度盘读数,分别计算视准轴误差C,并取平均值。J6级仪器2C
绝对值应小于为20″。
2)竖盘指标差的检验:对一明显目标,用横丝盘左、盘右观测2测回,读取天
顶距,分别计算竖盘指标差,并取平均值。J6级仪器指标差变化容许值为
25″。
3)测距仪加常数检验(简易测定):
1在通视良好且平坦的场地上,○设置A、B两点,AB长约200m,定出AB的中间点C,如下图。分别在A、B、C三点上安置三角架和基座,高度大致相等并严格对中。
2测距仪依次安置在A、C、B三点上测距,观测时应使用同一反射棱镜。测距仪置A○
点时测量距离DAC、DAB;;测距仪置C点时测量距离DAC、DCB;测距仪置B点时测量距离DAB、DCB。
3分别计算DAB、DAC、DCB的平均值,依下式计算加常数。○
K=DAB-(DAC+DCB)
本组具体操作见全站仪检验报告。2.2城市二级三维导线测量
1)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和整平步骤:
○1粗对中固定三脚架一条腿,移动两条腿;○2精对中调脚螺旋;○3粗平升降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4精平调脚螺旋(首先,水准管平行两个脚螺旋方向,调该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旋转90度使水准管垂直该两个脚螺旋方向,调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检查任何方向气泡居中。)
○5检查对中;○6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对中和整平都满足要求。2)选点
导线总长2km左右;边数12条;闭合导线;导线点编号形式010101班号组号点号每个均为2位(我们组的是050801-050812);用油漆做标记;画出导线略图(见记录手簿)。3)观测
在导线的起点选一起始方向,并按实际方位假定起始方位角,观测连接角。转折角采用测回法。
4)技术要求:参考《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技术要求。导线连接角(转折角)观测测回数:2测回;
导线边长的距离测量往返各测一次,每次读2个读数;
三角高程的竖角往返各测2测回,仪器高和目标高用钢卷尺测2次(测前、测后各1次),量至mm,两次测量值较差不大于1cm时,取用中数。
城市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边测距要求
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S为导线的边长(km))
5)导线计算:
检查手簿,保证观测成果满足要求利用导线计算表计算各点坐标2.3全站仪水平角观测
1)每人观测1个测站,每个测站4个方向2)目标至测站的距离要求大于100米
3)归零差不大于18″,一测回2C较差不大于36″,各测回较差不大于24″2.4水准仪的检验检验i角的基本原理
在地面选定两个固定点A、B,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hAB’和hAB’’。设仪器存在i角误差,则可得
hAB=hAB’-
hAB=hAB’’-
联立可解得i=
h''ABh'AB
(S''AS''B
)(S'AS'B)
在实际中一般采用下面两种办法:
在较平坦的地方选定适当距离的两个点A、B,放上尺垫。置水准仪于A、B的中间。此时测量正确的高差hAB,然后将水准仪置于两点的任一点附近。这是因距离不等,在测得的高差hAB’’中将有i角的影响。由上述分析可得;i=h''ABhABSASB
将仪器置于AB延长线上A点一端,得A、B两点的第一次高差hAB’。然后将仪器置于AB延长线B点一端,得A、B两点的第二次高差hAB’’;两次仪器距水准尺的距离差相等,即
SAB=S’’A–S’’B=–(S’A-S’B)
由上述分析可得:i=h''ABh'AB2(S''AS''B)
本组具体情况见小组提交的水准仪i角检验报告
2.5三等水准测量
1)水准路线的选择
选择武汉大学附小前的水准点作为起始点(假定其高程为起算高程)
选9个点作为待测水准点
沿着珞珈山布设一条约4.0km的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选在路边,选用已埋设的固定点,不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点位确定后要作好标记并编号
2)观测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
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每人至少观测40站
3)技术要求
三等水准观测视线高度应满足三丝都能读数;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本测站发现立即重测,迁站后发现则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需检测
测段或路线需重测时,认真分析超限原因,选取可靠性较小的进行重测。
4)计算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手簿进行全面检查
合格后,利用高差配赋表进行平差计算求得各点高程
2.6实习成果及评价
成果见附导线坐标计算表、三角高程计算表、高程误差配赋表。效果方面由于初次操练,不够熟练,组内的配合也不是非常默契,所以部分路段尤其是开始的测段误差可能偏大。不过总体上,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本次实习的任务。
3实习总结
经过这两周的集中实习,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本来以为实习应该比平时学习要轻松,但真正实习了才发现会碰上许多以前没有想到过得问题,经常是白天测一天,晚上还要处理数据,不过我明白解决的困难越多,自身的提高也就越大。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一周我们进行的是环珞珈山的水准测量,按理说水准测量应该是的,因为相对于全站仪,水准仪的整平和使用都要简单许多,然后只要读数就可以了。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像我们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由于以前很少动手操作仪器,也很少做相关的记录工作,所以第一天大家都是手忙脚乱,经常是一站测了好几次都出错。加之那几天天气不好,时不时会下起小雨,我们还要保护仪器,所以进度极其缓慢。当时我甚至悲观地想,按照这样的速度,估计任务完不成了。
幸好到了第二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比较熟练了,进度快多了。
不过,这样的顺利并没有持续多久。之前一直是比较平的路段,所以一站可以拉得很远,后来到了坡度比较大的路段,我们突然发现只要拉得稍微长一点,从水准仪里就看不见高处的尺子了。这个看似简单,不过如果你实际去做而仅仅是看课本,恐怕你永远也不会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没有办法,只能一点一点测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让自己的操作更加娴熟。
就这样又前进了一段,我们突然发现周围没人了。怎么会呢,好几个班呢,应该整个路段都有人啊。我们停下来看了看,有四处张望了一下,最终失望地发现自己走错路了。刚才一直在追求速度,结果在前面一个路口没有注意方向。哎,平白无故增加了好几站。这一次,我们明白了测量之前应该认真熟悉路线,选好水准点,这样确立了大方向,才不会走弯路。
我们问了问别的同学,把路线熟悉了一遍这才又开始工作。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测了半圈了。按照规定,到了换角色的时候了。刚开始换的时候,又出现了最初的情况,速度很慢。我们一度有了换回来的想法,不过认真想想,实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把任务完成,而是把每个人的操作练熟。其实也就是几站的操作,我们的速度就又像先前一样快了。
其实我们在测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别的问题,比如,刚开始立尺子的时候尺子总是不直,结果读数老是不合格,后来我们总结出立尺子的时候手不要握得太紧,放松一些就容易立直;还有有时候为了贪图速度把尺子立在靠近路中间的位置,结果刚读了几个数有车来了,只能撤了仪器全部重来。这经历告诉我们遵守规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切都无法顺利实施。
第一圈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到了返测的时候我们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我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实习的重大作用。
第二周是三维导线和方向法测水平角。由于上学期时间仓促,相对于水准仪,我们对全站仪接触得更少,所以操作起来有些不知所措。而且测距以前更是没有操练过,所以研究了好长时间。虽然如此,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亲手操作仪器的效果要比单纯看教材上的解释好得多,自己探索出的结果也会记得更加牢固。
首先我们做的是仪器的加常数测定,这个还是非常简单的,基本上就是练一练仪器的操作。我负责的是一个棱镜的对中整平,在整平的时候我发现我反复调了多次就是不能让水准管气泡始终居中。为什么呢,我苦苦思索,突然,我想到了教材里这样一段描述,“使水准管先平行与任意两个角螺旋连线方向,转动这两个角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再将照准部旋转90度,用第三个角螺旋再使气泡居中”,先前只注意了旋转90度,其他的都没注意,怪不得总平不了。接下来按照教材的说法做了一遍,果然很快平了。其实有些知识你看了书貌似是掌握了,甚至考试的时候你也不会错,但是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你不见得会意识到。有些东西只有你亲手会去操作了,才是真正记住了。
接下来是做导线测量,其实这个看似复杂,但一旦熟悉了仪器的使用方法,还是挺简单的。加之路线不长,平地为主,难度并不大。我们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视线经常被车或者其他组的仪器挡住。由于地点在信息学部的马路上,人多车多无法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做得更熟练,做得更快。
除了导线测量还有一个方向法观测水平角,这个按理说也是很简单的,不过想到上学期课间实习的时候归零差一分多,心里还是没底。幸好这一次时间比较充足,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找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看小组中其他同学的观测,我发现了一个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那就是方向锁定之后可以使用微动螺旋。怪不得之前瞄准目标那么慢而且还经常超限很多,原来是没有用这个。等到我观测的时候,我发现这回操作容易多了,归零差降到了几秒。
实习期间不仅有外界观测,还有内业的数据处理。一方面,经过一个寒假的放松,相关的知识已经很陌生了,另一方面,以前所做的题目都是特殊角,很简单,而实际中都是一般角,这样一来就复杂多了。我想这样也应该更加接近以后工作中遇到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我首先是很好地熟悉了仪器,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大大增强。这些东西如果只是看书而不动手的话是永远学不到的。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水准测量还是导线测量,4个人中间少了任何一个人工作都很难进行下去。而且小组每个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和其他人配合好,这样才真正有效率。
此外,这两周为了完成实习任务,经常起早贪黑,在测量中我初步认识到测绘工作的辛苦,实习的经历也利于培养我们不怕困难、追求精细的精神。
不过我也发现实习中有一些问题,所以我想提几点建议。首先,虽然我们有两周的实习时间,但由于连日阴雨,时间还是非常紧的。所以虽然任务书上说一旦超限且分析原因是测量问题之后,就应该返工重测,不过实际上很难做到。当然这和天气不好有关,不过我还是觉得任务稍微重了一些,假如能减轻一些任务,我想大多数同学一定会做得更加认真,敷衍的情况也一定会大大减少。我认为,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对于我们这样的新手来说,不能太急于求成。其次,我发现发下来的ppt有些内容写得不是太好,比如我们测得是闭合线,7
而那里面却给出附和线,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必要。还有,导线测量的手簿,我们还是不太清楚怎么使用,虽然给出了例子,但还是有不同同学在给问过指导老师后说的不同版本。虽然给出了实习任务书,但具体任务其实并不明确,有些细节并没有说得太清楚,这个对实习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本次实习我还有一个发现。在测量i角的时候,我们测第一次时都有点超限,当然我知道仪器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就又测了一次。虽然结果合格了,但我在计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以测i角的第一个方法为例,即仪器一次放中间,一次放在延长线上,则i=h''ABhAB,根据许多题目的设定,为了计算的简洁,常把AB长度设定为20.6m.假如SASB
真的如此,那么上面的分子部分只要差1mm,i的值会偏差10’’,标准是不超过20’’,显然10’’的误差算是很大了。要知道,水准尺上的毫米位是估读的,偏差1mm是经常的,偏差2mm也是时有发生,这样看来,把距离设定在20m左右是很难准确测出i角的,应该把距离拉长。所以我认为有些题目把距离设定在20m左右是不合理的,这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总之,实习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一次实习,虽然有些辛苦疲惫,但我很开心,因为我真的受益良多。我期待着下一次实习的到来,我相信到那时我会做得更好。
综合评语: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