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来源:九壹网


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教育教告学实践总结报

在今天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继续留校的一些学生身上的问题也是多多。就我们学校而言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在我校有的留守儿童出现自残现象,早恋的情况也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出现的比例高。

第二: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在我校一些孩子在夏季会偷偷溜去水库游泳,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作为老师又不能时刻盯着孩子,虽然学校一再强调安全问题,可有的孩子由于缺乏监护总是不能很好的自我约束,这让这些学生的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第三: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例如: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出现暴力倾向,动不动就对他打出手,有的孩子过于内向,不和他人接触,变的很孤僻,有的孩子对待周围的事情冷漠,不积极。

第四: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在我校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专门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在那里学生有丰富的课外书籍可以阅读,孩子们可以一起共同参与集体活动,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内心的压力情绪可以通过交流得到释放。每几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从教师队伍里抽出来的爱心妈妈,她们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孩子,陪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这多少弥补了孩子们的一些亲情的缺失。还有些老师主动为这些孩子开设了室外课堂,给他们额外更多的关注,做到了以爱打动留守儿童,细心理解信任留守儿童,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