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律对追究外国人犯罪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对追究外国人犯罪的规定有哪些

来源:九壹网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法律。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十一条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一、外国人犯罪案件应由哪个管辖

1、外国人犯罪案件也应由基层管辖。

2、根据该条规定以及《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在我国除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对其他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只能由中级以上的人民管辖,基层人民则无权管辖。理由是:

3、首先,这样的规定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立法上造成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人人理应包括所有受我国刑事诉讼法管辖的中国人和外国人。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根据国际惯例规定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这绝不意味着其他犯罪的外国人也因此享有诉讼。故其他不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能享有法律上的国民待遇,而不能享有法律上的超国民待遇,其所处的诉讼地位不能高于其他人,更没有理由高于中国公民。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却使不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了高于中国公民的诉讼权利,这明显违背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应当予以修正。

4、其次,这样的规定与刑事诉讼法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相抵触。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科学、完善的程序设计来保障实体的公平和正义,同时刑事诉讼的过程也应当体现出公平和公正。刑事诉讼法只应当以案件的性质、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以及案件影响的大小作为人民管辖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标准,而不应根据犯罪主体是否是中国公民或犯罪主体的不同国籍来作划分。因为如果按照犯罪主体是否是中国公民或犯罪主体的不同国籍来作划分的话,将可能导致两起犯罪事实完全相同(例如均为一般的盗窃)的刑事案件,仅仅因为犯罪的人一个是中国公民,另一个是外国人,而分别交由级别不同的人民一审的不公平现象。这不免让人产生中国公民的诉讼地位不及外国人,普通外国人在我国亦享有诉讼的错觉,导致人们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进而有损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权威性。

5、这样的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情势的变化。现行《刑事诉讼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并颁布的,当时的立法者考虑到将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交由中级人民一审,不但能够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而且不会给中级人民带来太大的工作量。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