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公开课教学案
授课人:刘盟
课 题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程序以及相关性能参数
4.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5.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课堂导学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者: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发展过程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植物______________.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_________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植物体是细胞聚合体。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
1958年: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__________”。
3、内容:一切___________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___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4、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 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
(1)光学显微镜最早由荷兰科学家_________发明,其放大倍数只有______倍。
(2)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等利用__________的特点,制造出能放大10000倍的高分辨率_________________。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1)结构
(2)成像过程:在观察细胞样品时,被视察的物像通过_______和________,
物像被________次放大,物体的总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的放大倍数乘以_______的放大倍数。
3、电子显微镜的类型和成像原理
(1)类型: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者被用于观察细胞内部的___________,后者被用于观察样品的_______________。
(2)成像原理
①透射电子显微镜:让_________穿透用样品制成的超薄切片,经过____________放大成像。
②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___________在细胞等样品的表面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如被人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的___________(二次电子)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最终形成反映样品_____________的图象。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1、生物体的组成:除________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1)____________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2)同一生物体不同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3)在同一生物体的___________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
(4)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
3、维持细胞形态的因素
(1)细胞内在的__________________。
(2)自身的_______________。
(3)外部的________________。
知识归类
一、光学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
二、显微镜相关性能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
1、表示显微镜性能的几个参数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被观察物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分辨率:是指能够分辨清相近两点的最小距离,能够区分的两点间距离越小,表明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非常高,因为电子流波长非常短。
(3)视野及镜像亮度
①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②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需注意的问题
(1)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原因是: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到目标;易调节,防止镜头与装片挤压。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将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某观察对象移到,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4)放大倍数的扩大、缩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化的关系: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视野中看到的实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5)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的工作距离指观察到物像时,物镜距玻片标本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放大倍数成反比。
三、细胞的大小以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1、细胞的大小
(1)一般来说,动植物细胞的体积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2)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不同,有的用肉眼可观察到,如鸟卵;细胞直径在10μm~100μm的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直径≤1μm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如细菌。
2、细胞形态和大小与其功能相适应
(1)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O2和CO2的气体交换。
(2)动物的肌肉细胞呈长条形,与其具有收缩功能相适应。
(3)神经细胞的突起很长,提高传递冲动的效率。
(4)卵细胞较大,含有营养物质多,有利于个体早期教育。
课堂检测:
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
A.荷兰列文虎克 B.德国施旺和施莱登 C.英国胡克 D.德国魏尔肖
2、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D.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3、一个细小的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4、①②③④⑤是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www.xkb1.com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5、换上高倍镜,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
A.调节光圈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D.调节粗准焦螺旋
6、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可看到在视野有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几个完整细胞( )
A.2个B.4个C.16个D.32个
学业达标训练
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提出者
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有许多科学家对细胞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在观察细胞装片时,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观察到细胞的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依次是( )
A.多、大、亮 B.多、小、亮 C.少、大、暗 D.少、小、亮
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
其移至视野正,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时,为使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应选作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是( )
A.目镜5×,物镜10×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D.目镜10×,物镜40×
5、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策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
B.光学显微镜借助于可见光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C.电子显微镜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D.最精确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000倍
6、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理解有偏差的是( )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
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
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神经传导功能相适应
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强大的再生功能相适应
7.如图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上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