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考前30天备战2012高考历史热点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教案

新课标考前30天备战2012高考历史热点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教案

来源:九壹网


【高考链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是近年来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试题主要集中在农业结构调整、适应WTO后国际竞争的形势和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上。党的十六大对“三农”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三农”问题涵盖的知识考点有:①汉、唐、元、明、清初等王朝的推行的促农发展的措施、作用和历史启示;②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③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④垦荒的利与弊、经验与教训;⑤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的评价;⑥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影响;⑦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纲领的内容、评价、比较(尤其是中国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土地,及提出的背景及结果影响);⑧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等。

2010年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共五大类27条,五大类中涉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等多个方面。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2010年,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但同时,另一组数据却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所占全社会消费比重仍不到40%2010年国家财政将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考点分析】

)、我国农业发展史

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

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2历代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

明初明太祖推广植棉等措施

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

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隋朝开通大运河

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鼓励发展生产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d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原因a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b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

五代时继续南移

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 表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6关于土地兼并

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封建制度本身无法克服这一问题

影响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加剧社会的悬殊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

造成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

7关于重农抑商问题

实施的原因a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据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经营店铺作坊等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c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d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

表现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

c隋唐沿用均田制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

d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有利于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了商业活动

e清初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压制

评价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b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是国王私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君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1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地制度占支配地位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废除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封建君主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后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唐玄宗时国家无地可分均田制崩溃这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之一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亩田制度

内容

a土地问题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特点绝对的平均主义

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旧民主主义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5建国后的土地土地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

 意义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

2以税种来分类

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对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

【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   )

①江东 ②长江流域 ③岭南 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古代发明的既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   )

A.水排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   )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

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中期开始,均田制不断遭到破坏,引起了赋税制度的变革。据此回答5-7题。

5.唐初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地方   D.广大农民

6.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反映的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7.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经济掠夺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确保财政收入 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8.《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

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②该书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③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④该书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