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7-2古代的经济教案

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7-2古代的经济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

【考点清单】

(1)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分析“重农抑商”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讲的重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的评价;历代的经济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讲的难点。

【知识梳理】

  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夏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

3.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

⑴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的衰微,兼并战争频繁。

⑵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

⑷缓慢原因

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 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④ 清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⑶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4.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⑴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⑵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⑶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1. 古代的经济

1.重农抑商

⑴演变过程

①战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②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④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

⑵含义:强调发展农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⑶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⑷重农抑商的影响

   A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B消极性: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

(1)海禁: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海禁的影响: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⑴产生及缓慢发展过程

  1. 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2.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
  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关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

④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力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⑵主要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清朝:缓慢发展:

⑶发展表现①范围扩大;②部门增多;③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业。

【要点透析】

1.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目的影响。

原因:战国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一方面保护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经营,以至到明清时期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时期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 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④ 清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真题再现】

1.(09年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Dw

【解析】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2.(09年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
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

3.( 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 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土地制度”“ 推行该制度的朝代”,结合教材即可解答。故选B。

4.(08天津39题部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解析】

本题结合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耕作土地由原来的十亩到治田百亩,岁收粟百五十石。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井田制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是个人私有制和自由买卖;土地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

“海禁”和“闭关锁国”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

二、方法点拨

用表格的方法对“重农抑商”和明清闭关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归纳总结。(以下附比较的表格)

 

时代

目的

原因

内容

影响

相同点

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

维护封建统治

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

和压制商品经济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

重农抑商

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

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

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闭关锁国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以巩固封建经济。

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

严格国人出海贸易,外商来华贸易。

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 (江苏徐州市2009年第三次调研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 (福建泉州七中09届第三次月考)下图是乾隆十五年清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鼓励国人出海贸易

C.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3.(辽宁抚顺一中2009届月考)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大地主的

4.(辽宁抚顺一中2009届月考)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5.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一诊)《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6.(安徽合肥八中2009月考)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7.( 山东省日照一中200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分)《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罪。

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摘自《中国古代史》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8.(安徽合肥八中2009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

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

材料四 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

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的哪些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

        有什么重大危害?

 

(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

 

 

 

 

 

 

 

1.A  2.C   3.B   4.D   5.B  6.B

7.(1)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

 

8.(1)重农抑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

 

 

 

 

w.w.w.k.s.5.u.c.o.m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