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
(下册)
八年历史下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 了 解 | 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和平等知识要点 |
掌 握 |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 |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 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统一的实现 |
对比鉴别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 | |
讨论探索 | 新民主主义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爱国情感 |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
民族团结 |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的和平,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
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 | |||||
上溯到1840年→ | 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 | 3年以来 | |||
旧民主主义→ | 国民(北伐)→ | 土地→ | 抗日战争→ | 战争 | 战争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开国大典
1、 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2 、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rdqu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