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开启思想的闸门
魏桥实验学校 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自主平台
新文化运动
(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兴起标志,后编辑部迁到( )
三、代表人物:
( )、( )、( )、( )
四、主要阵地:
( )、( )
五、两面旗帜(口号):
( )、( )
六、基本内容:
提倡( )反对( )
七、斗争锋芒:
提出了“ ”口号。八、:开展
1、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一文,主张用( )代替( )。继胡适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 ”)
2、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篇白话文。
九、发展:
1918年李大钊颂扬十月,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每周评论》新课标第一网
十、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课堂检测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运动,主要在于它提出了( )
A师夷长技的主张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君主立宪的主张 D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相比较,共同点在与(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主张精练陆海军,扩建海军
C都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 都反对孔教
3、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课本材料阅读
活动探究: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断文识字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化文体,使用口语话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方告示也采有用白话文的,但总的说,白话文不是很普及。经过新文化运动,白话文逐渐普及起来。
请思考:
以文言文为书面语,造成的影响怎样?为什么使用文言文流行时,报纸却用白话文?
在新文化运动中,哪几位为普及白话文作了哪些贡献?现在我们白话文已很普及了,为什么又学习文言文呢?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