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人:宁阳十中      

学习目标:

1、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2、了解近视的成因及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

3、掌握耳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4、了解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和预防措施

5、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眼球、耳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难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创设课堂情境:一学生在闭目的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分析:为什么人不用眼看,用手摸也能知道某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阅读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整体感知人眼与照相机的结构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明确: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3、观看教材PⅣ-46,认识插图中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小组成员互相指认眼球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4、展示学习成果,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

5、尝试应用:

1)同桌对视,观察眼球的结构。判断你所观察到的是眼球的什么结构。

2)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黑眼珠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视觉形成的过程,结合课件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过程,尝试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2、反思:物像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视觉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3、思考:失明有多少种可能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探究瞳孔对眼的调节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人的瞳孔大小能改变吗?

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提供的以下情境作出假设:从明处到暗处,和从暗处到明处的生活情境,以及猫的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

3、制定实验方案(提示:可利用手电筒);

4、讨论和完善方案;

5、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反思实验得失。

学习任务四

1、自学教材:根据视觉形成的过程,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理解近视的形成过程。

2、小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近视的成因。

3、近视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4、结合教材中给提供的预防近视的措施,(三要四不看)反思自己的用眼习惯,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用眼。

学习任务五:认识和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

1、阅读教材的观察与思考,完成讨论题。

2、观看教材P93的插图,认识插图中耳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互相指认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学习任务六: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P94听觉形成的过程,结合P93页彩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互相交流,讨论表示的听觉形成过程的优劣。进行更正。

3、思考: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声波是怎样转化成声音信息的。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什么地方?

4、自学,P94页,回答:

1)什么是噪声,它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如何注意用耳卫生?

4、拓展反思:组成爱心小组,选择帮助对象,讨论制定爱心行动计划,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聋哑等残疾人。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尝试应用:

有人在乘车、乘船或乘飞机时,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晕机。试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原因。

五:诊断评价:

1、下面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表,请将适当内容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过小)

眼球前后直径(过长或过短)

物像位置(视网膜前或后)

纠正方法(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

远视眼

 

 

 

 

近视眼

 

 

 

 

 

2、右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飞机发动机的声波引起()      振动,其振动通过()(三块)     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