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设计教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设计教案

来源:九壹网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大连市110中学      

所属学科或领域: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本课共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和《辛丑条约》两个子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是洋人的朝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全面,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辛丑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此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但兴趣不稳定,逻辑思维日趋发展,又需借助感性材料支持等特点,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是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清朝都城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民族创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记住是哪八国,可编成顺口溜:因祸得福,美日依靠(谐音: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的利益。

师: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伴随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同时,精神侵略也汹涌而来,教堂遍布各地,仅山东一地,就有教堂100多座。传教士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欺压百姓、助纣为虐的勾当,这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山东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取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归纳有关义和团的知识。

课件展示:义和团兴起的地图展示图片:义和团战士、武器、团旗等。

由此得出,人员组成、武器装备、活动方式。 

展示顺口溜: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义和团是一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它的口号是“扶清灭洋”,矛头直指侵略者,所以被清利用。就在义和团壮大发展之时,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课件展示:联军侵略京津地区战争形势图,了解大沽、天津、北京、廊坊、杨村的大致方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精彩讲述廊坊阻击战和围攻外国使馆、教堂的史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中国人民抗争的一组图片,烘托气氛,创设历史情景。

 师:感谢同学精彩的讲述。这些斗争真是大快人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与此同时,面临八国联军的入侵,清又在做什么呢?

生:阅读课文回答,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   

课件展示:慈禧太后头像及原话引文,说明清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利用到剿杀。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下失败了。

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都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学生主讲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学生边讲边展示有关资料图片,揭露列强的暴行。

师:刚才几位同学讲得真不错。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或体会呢?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体会“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这一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感悟历史,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件展示:签订条约的史料图片。

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赔款 、划定、允许、不准、严禁、拆毁、允许等等。教师进一步提出,《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去粗存精,归纳《辛丑条约》的影响。从条约的内容、影响看,《辛丑条约》都是“空前绝后”的,对中国影响深远。

师: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对条约进行比较,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展示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师:结合上述表格中的三个条约及其影响,你能否试着分析中国怎样一步一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生:小组研讨。

[设计意图]运用史实探究历史。

师:由此看出,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突破难点。

课堂小结:

进入20世纪,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设计意图]激情震撼,培养人文关怀,为下单元铺垫。

课堂练习

《辛丑条约》内容、课后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1. 教学评价:

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搜集的材料,就如何评价义和团,撰写历史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 教研员点评:

作为一节常规课,本课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如用“中国发射神州五号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一段资料片导入新课,切入点新颖特别,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一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取得良好效果。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