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素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技能要求:
学习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欣赏,发现各种焰火造型和色彩的美
实践与创造:通过焰火的表现,创意出节日的夜空
欣赏与评议:欣赏作品,表达出创作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焰火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焰火的造型
一.讨论与导入
1.师生问好。
2.引入新课:课件展示节日夜晚的情景,在欣赏中师生谈谈过年的事,引出节日的夜空。
3.课件展示节日夜空的情景,特别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焰火。
4.学生讨论表现焰火的方法,对其中有创意的想法要加以介绍。
5.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尝试
1.欣赏书本中表现焰火的范例,了解表现焰火的其他方法。
2.师生对其中的一些方法做示范,如:吹,刮等。
3.讨论焰火的造型特点,教师总结。
4.学生选择用一种方法尝试表现焰火。
(1)剪贴
(2)水彩
(3)吹画
(4)拓印
5.交流,谈感受(着重在焰火的色彩,造型上交流)。
三.制作与指导
1.背景屏幕滚动展示燃放的焰火。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节日的夜空。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4.教师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
四.交流与评价
1.展示作品。
2.小组讨论,发表对自己和同学作品的看法。
3.学生谈谈创作后的感受。
4.运用自评,互评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5.再次欣赏节日夜空的美妙景象,隐性渗透情感教育。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过年的回忆
知识要素
情节想象、构思构图
技能要求:
学习吹塑纸版画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制作的乐趣,了解新年的风俗活动
实践与创造:回忆过年的情景,表现过年的活动
欣赏与评议:欣赏和评议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版画的制作过程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安排和人物的动态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导入
1.师生问好。
2.了解学生过新年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谈谈活动时有趣的故事和场景等。
3.通过多媒体课件,扩充新年活动的内容。如军民同欢,写春联,贴窗花吃年夜饭,拜年等,启发想象题材。
4.揭示课件。
二.作业与指导
1.构思草图:可选择一两个典型形象(能表现出过年的动物)进行描绘。
2.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联想。
3.在吹塑版上描绘草图。
4.讨论制作方法,教师简单示范。
(1)设计图案。
(2)在吹塑纸上刻画图案,不能把纸弄破。
(3)在吹塑纸上滚刷颜料,颜料浓度适宜。
(4)进行拓印。
5.用浓厚的水粉色(单色或多色)刷或滚在吹塑版上。
6.压印后揭开,作业完成。
7.指导中要注意草图的构思与构图,以及涂色中的技巧等制作环节。
8.可向套色版画拓展,介绍或示范套色版画的基本方法。
三.回忆与创作
1.了解色彩版画的制作,教师演示。
2.欣赏同学作品后,学生构思画面:表现什么新年活动?活动的场面是怎样的?快乐吗?
3.交流草图。
4.课件出示作业要求,理解要求。
5.学生创作。
四.交流与评价
1.展示作品,欣赏作品。
2.交流制作后的感受:发现了什么?
3.评论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4.欣赏课件,感受新年的气氛,重温过年的情景。
知识要素
理解用几何体块组成新造型
技能要求:
粘贴组合与创造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欣赏现代建筑图片,感受变化的造型美
实践与创造: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
欣赏与评议:感受现代建筑的新颖,独特的设计美
教学重点
用纸制作一组以六面体为主的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以及添加,切挖后变化与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现代建筑的相关资料。
2.分小组或搬家形式进行资料的交流,介绍自己搜集的现代建筑(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建筑的背景,造型特点等)。
3.教师出示优秀现代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4.教师小结:
现代建筑造型新颖,简洁,以几何形体为主,同时又具有变化丰富的特点。
二.启发与尝试
1.出示一张建筑照片,请学生讨论,分析这幢建筑是由哪些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又进行了哪些添加和切挖(可以分小组进行,每组分析一幢建筑。)
2.讨论,交流各种形体进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才能兼顾既有丰富变化又有整体感。
3.小结:组合的形体数量不要太多。大小有变化,但要突出主体。适当添加和切挖,不要太零散。
4.绘制草图,交流设计意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三.想象与实践
1.回忆以往学习制作现代雕塑,设计路灯等作业,遇到过的制作难题及讨论解决方法。
2.全班交流好的构思,设计草图。
3.创意制作:
① 折制几个主要的几何形体;
② 在粘贴前制作需要切挖的部分;
③ 粘贴固定几何形体;
④ 添加装饰部分,并进行调整。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
2.互评,教师评议:
① 创意如何,模型是否具有现代感?
② 几个形体的组合是否有变化又能突出主体?
③ 添加和切挖的部分是否有现代感?
④ 作为纸工作业,作品折制得是否光挺,整洁?
⑤ 各个形体粘贴,固定是否牢固?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 现代建筑
知识要素
理解与感受三维空间
技能要求:
表现立体效果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观察自己的建筑模型,发现不同角度的美
实践与创造:写生模型,并加以想象
欣赏与评议:感受创意,设计的过程
教学重点
模型立体感的表现
教学难点
造型的添加和立体感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尝试与体验
1.出示一较简单的建筑模型。改模型由几个几何形体组合,有一定的添加和切挖
2.学生尝试:用线描的方法快速表现
3.展示,交流。交流自己的写生感受,以及自己感觉比较难表现的地方
4.教师小结(难点处予以演示):写生时,注重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角度不同会直接影响立体感的呈现。仔细观察经过添加和切挖处的立体感如何表现
二.启发与尝试
1.展示上节课自己设计折制的建筑模型。请学生自己或由其他学生对原有模型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2.教师演示或出示范作,提出再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3.欣赏现代建筑实物照片。欣赏,观察,讨论怎样使自己的作品有变化,更丰富,美观
4.小结:可以在建筑表面添加装饰,花纹
5.请学生尝试用各种线条,方法表现
6.提出装饰要求:进行适当的添加,花纹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三.创意与设计
1.学生自己折制的建筑模型,写生前,先从不同角度观察模型,挑选一个最能表现建筑造型风格,又能呈现出丰富变化的角度进行写生。写生时注意立体感的表现
2.在写生的作业基础上,对建筑的造型进行再设计,再设计的同时仍要注意表现出立体感
3.运用丰富的表现方法,在建筑表面添加装饰等
四.展示与设计
1.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
2.互评,教师评议:
① 是否表现出立体感;
② 表现方法有个性;
③ 再设计的部分是否使原设计更新颖,丰富?
④ 装潢司部分的添加是否丰富,适当;
⑤ 有否运用多种表现方法。
知识要素
了解浮雕的装饰功能
技能要求:
学习刻、贴、叠、印等泥工技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在造型活动中,体验泥塑过程的快乐
实践与创造:以浮雕形式塑造自己最喜欢的景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议与众不同的作品
教学重点
浮雕造型概括,夸张
教学难点
物体间前后层次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建筑浮雕的图片资料,观察与平时的绘画作品有和不同?
2.出示绘画作品进行比较。
3.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4.揭示课题。
二.分析与感受
1.出示小浮雕实物欣赏,简单归纳。
2.下发实物,学生进行触摸感受,交流自己发现的感受。
3.介绍浮雕的特征。
4.分析作品的造型层次:
① 所运用的技法;
② 尝试分析制作过程;
③ 了解作品表现的内涵。
5.讲解前后的层次排列,着重是叠加关系。
三.制作与指导
1.对典型的作品具体分析制作过程:
A.对学生提出的过程进行小组讨论;
B.各组阐述自己的理由。
2.学生示范主要的泥工技法。
压 捏 贴
3.多媒体演示制作方法:
① 捏压——泥板;
② 修整泥板;
③ 根据作品捏,塑,堆造型;
④ 对作品进行修正,添加;
4.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健身活动的场景。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小组优秀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评价。
4.教师总结。
5.布置课后练习。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 雕塑陈列室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