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第1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来源:九壹网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

 ②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难点)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学会阅读教材和观察图片;利用表格的对比、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地球由于自己的母亲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2.提出问题。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我们人类,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呢?导入新课。

 

  1.  

    探究新知

   1、观察右图、阅读教材,分析交流:

   1)、地球的外圈层可以分为哪三个圈层?

   2)、生物都生存在这些圈层的什么范围之内?

   3)、什么是生物圈?

   4、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初步认识生物圈这个概念。

   出示:(5)、月球上有生物生存吗?为什么?

        6)、我们为什么称地球为我们的母亲?

 【设计意图:通过56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巧妙过渡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观察图片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哪些基本条件?

   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长颈鹿生活需要什么条件?

   3)、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4)、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减产?

   学生分析得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分析和比较,很容易的得出这个结论,这是学生们从实例中分析得到的,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1. 展示骆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

1)、骆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骆驼赖以生存和居住的场所,我们称之为什么?

【设计意图:由一个具体的一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来引出栖息地的这个概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比直接提出:什么是栖息地?更自然顺畅!

3)、观察下面几张图片,这些栖息地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是哪些环境因素决定的?

4)、连一连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不同的环境因素决定了不同的栖息地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1. 自主探究:

  1)阅读教材,通过表格比较,分析孔雀和野大豆的栖息地的特征。

  2)观察图片,通过表格比较,小组讨论交流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

    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为下面的内容做一下铺垫。)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通过学生的阅读与观察,自主完成,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5、小活动:猜猜猜。

 教师逐步出示,某种生物生存的环境特征,让学生根据提示逐步猜出,是哪一种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对以上的内容的进一步的巩固,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资料分析、迁移深化

 1)教师出示四个资料:祥见课件(17-22)。

  学生通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2)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最适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作为生物圈的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位母亲,

如何来报答她的深恩呢?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的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在栖息地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感受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增强危机意识。分析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用具体的行动来报答地球母亲的深恩。】

  1. 补充概念图  回顾小结:

四、课外实践  

   调查生物的栖息地,制定保护栖息地的具体措施。

  1. 课堂达标
  1. 课后的巩固练习
  2. 生物助学的当堂达标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由于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刚刚升入初中,学习方法不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未能按照老师的设想完成目标,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有待于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提高。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