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来源:九壹网


教 学 设 计

日期: 2007年12月13日

教学内容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

预习

 

媒体

课件

 

[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分别是什么?(——生:第一次工业和第二次工业)

(师):第一次工业使社会日益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那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师):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标题)

[讲授新课]

  1. 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

1、背景:

(师):在第二次工业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哪些国家、何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主义是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里有先后顺序的)

 

2、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间矛盾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同学们看过投影显示思考后并回答。

[投影显示]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经济状况

 

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经济飞速发展,工业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失去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到第四位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西方列强

(学生看图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师问):这种不平衡表现为什么?(——后起国家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

A、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物。

(课件显示):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性加强了。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但到19世纪末,新兴的美国跃进第一位,德国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第二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B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

(课件显示):

法国不甘心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力图“复仇”,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进而吞并德国的鲁尔矿区;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并进而夺取法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妄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沙俄抱着争夺世界霸权的一贯野心,企图夺取侵占土耳其和吞并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

英国要维护殖民帝国的地位,并继续强占殖民地;它从传统的欧洲均势出发,既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

矛盾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矛盾:英德矛盾、德法矛盾和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中心环节。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工业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欧洲商品市场竞争上,而且主要是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欧、亚、非三洲交汇处,战略地位显赫,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而争夺最激烈的就是和奥匈帝国。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列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师归纳):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师):(课件显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结合矛盾的三个中心环节,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过程教师边进边用计算机演示)

(师问):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指的是什么?(——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师问):他们分别由哪些国家组成?(——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组成三国协约)

(同盟国:1879年德奥签订对付的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加入德奥集团,三国同盟形成。德国是德、奥、意三国同盟的核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开始时宣布中立。后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

协约国:12年法俄为对付德国签订军事协约。英国看到德国对自己的威胁最大,便协调与法、俄的矛盾,1904和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战争期间,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先后加入同盟国,相继加入协约国的则有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美国、中国等国家。日本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省。 )

(师过渡):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活动,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哪里?(——巴尔干半岛)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巴尔干半岛这里点燃的。(课件显示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1、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师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师):萨拉热窝事件。(显示萨图片《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前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事件刚一发生,德皇威廉二世就兴奋地叫嚷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师问):这是个什么机会?(——生:发动战争的机会)

2、大战概况

(师):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

(师问):意大利最初为什么没有参战呢?(——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后来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这说明了什么?(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而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和信义。这场战争很快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战火,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

 

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比对德作战。

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由对德、奥作战。

南线:巴尔干战场,由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南线与西线、东线相比,地位显得次要一些。

 

▼四大战役:

马思河会战:19149月初,在巴黎北部马思河附近,英法联军与德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双方超过150万。经过四天血战,德军被迫后撤。战争转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迅速打败法国的计划实际破产。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是法国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是通向巴黎的门户和法国战线的中枢。19162月,德军不断向法国发起猛烈进攻。德军的炮火摧毁了战壕,烧光了森林,削平了山头。法军面临困境,毫不退缩,顽强抵抗,几个月后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在秋季开始,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到12月,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终于破产。凡尔登战役持续了10个月,双方共伤亡约100万人,德军使用了远程大炮、毒瓦斯,到处是成堆的尸体、破碎的弹片和武器的残骸。所以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战役之一,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德国在西线转入守势,直到走向最后崩溃。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位于法国巴黎的西北部,是德军重兵设防的筑垒地带,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战役,英法联军在191671日发动索姆河战役。战役开始前,英法联军炮轰7天,发射150万发炮弹。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发明的坦克,飞机也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英法从德军手夺回180平方公里的土地,双方损失很大,英军损失42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65万人。

日德兰大海战:19166月,协约国海军在日德兰打败德国海军。此后,德奥海运几乎,开始陷入窘境。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主要表现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卷入了战争。当大战进入到1917年后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的,二是美国的参战,这两件大事对大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

3、大战的结束

(师):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发表了中立声明。但是美国的中立是怎样的一种中立呢?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火和其他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债款,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

1)、美国:中立”—参战

提问:美国为什么此时才参战?(——A1917年前,美国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方针,利用中立地位,大做军火生意。B、美国借战争之机正可大发横财,因此不忙于结束战争。C、目的是分享战胜国的利益,收取渔翁之利,并击败未来的竞争对手德国。

2)、:191711月,十月胜利,苏维埃退出战争

▼(美国的中立是一种伪装的和平。1917年,当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瞧准时机,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协约国的劝诱下,中国也在这一年对同盟国宣战。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被出卖给帝国主义国家当劳工。战争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但战争也唤醒了各国人民,引发了人民。  19173(俄历2)爆发二月,推翻了沙皇。但是新政权却落在了资产阶级手中,他们继续进行战争,不给人民和平和面包。117(俄历1025)“十月爆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土兵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毅然地退出了这场战争。受十月的影响,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和德国也相继发生了。)

(师问):想一想,美国的参战和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重大影响呢?(——生: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师):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战势更加有利于协约国;人民有力地冲击着各国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各国运动的打击下,191810月奥匈帝国土崩瓦解。接着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师):大战结束了,但战争却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一场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后果呢?

4、大战的后果

(师):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但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战争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运动的高涨。爆发十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沙皇、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四大帝国崩溃了,英法也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始料不及的。
   
5、大战的性质
   
(师):(启发学生从战争的原因、各国参战的目的、以及大战产生的后果等方面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师):这次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关系?
   
(师概括):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如英德竞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想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英国等不仅要维持原有的殖民地,还想进一步扩大殖民地。二者矛盾日趋激化,冲突在所难免。其次,大战的爆发也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有关。如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中,英法、英俄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争夺的另一种方式。

(小结):19141918年期间,以英、法、俄为核心的一方和以德、奥为核心的另一方在欧、亚、非三洲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争夺商品市场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欧洲先后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战争集团。摩洛哥危机(19051906)、波斯尼亚危机(19081909)和巴尔干战争(19121913)进一步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最终导致大战爆发。19147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1日和3日,德国先后向、法国宣战,并于4日大举进犯比利时。英国则于84日向德国宣战,它的自治领也随后参加战争。战争期间,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先后加入同盟国,相继加入协约国的则有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美国、中国等国家。经过四年多的战争,同盟国逐渐不支, 1918中秋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渐次退出战争,德国也于同年1111日签订《康边停战协定》,宣告投降,大战结束。卷入这次战争的国家有三十三个,四分之三人口(十五亿以上)。共有两千余万人死亡,另有两千余万人伤残。参战费用高达3000多亿美元。它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其间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引起了战后东西方运动的高潮。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