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讲 十月
【考点清单】
概述十月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二月(2)《四月提纲》(3)七月事件(4)十月社会主义(5)十月的意义
解析:十月,十月的意义,是高考的相对热点;二月,《四月提纲》,七月事件,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二月的时间、性质。
掌握七月事件的时间、标志。
掌握十月爆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掌握十月的3个特点(实践突破、城市中心、相连)十月的措施和意义;
比较二月与十月的异同点
掌握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意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曲折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知识梳理】
十月社会主义
1.条件:
①经济: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政治: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无产阶级性较强;
④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⑤广大农民成为同盟军。
2.经过:
(1)1917年二月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1917年7月,俄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士兵和工人举行示威,临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推翻了临时,取得了的胜利
(5)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②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运动。
【要点透析】
1.二月和十月的比较
| 二月 | 十月 |
任务 | 推翻封建的沙皇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 |
性质 | 民主 | 社会主义 |
结果 | 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两政权并存 | 建立第一个工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
影响 | 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 | 实现社会主义性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特点 |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更名胜利;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两个不同性质的紧密相连。 | |
2.社会主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特点及胜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
当时在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也包括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尽管“二月”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的主要任务,没有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原因在于“二月”后,掌握实际权力的资产阶级临时,继续执行沙皇原有的国内,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的前进方向,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特点:
①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②十月走的是一条城市带动乡村的道路。这是与的国情相适应的。因为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集中程度高,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所以在大城市中无产阶级组织性、纪律性强,力量相对强大,这就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③中民主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非常迅速,这也是由特殊国情决定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能把握资产阶级民主的成果,无产阶级相对强大,无产阶级领导继续前进,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④它经历了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胜利原因:
(1)客观原因: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②一战一方面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了战争,也为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二月推翻沙皇制度后,反动集中于前线,后方力量薄弱。
(2)主观原因:
①得到人民的支持;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⑤的英勇作战。
2.中俄两国道路的比较
(1)中俄两国道路的最本质的不同点:走的是工人阶级武装首先夺取中心城市,势力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而中国走的是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造成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两国的国情不同:
在前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较中国发达,的主力是工人、士兵,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二月后,临时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临时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成为的爆发地。
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的同盟军;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无产阶级虽发展壮大,但相对于城市中的反动势力来说,力量较小。中国的反动势力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反势力薄弱,特别是像井冈山那样处于三省交界的地区,各省的反动势力都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去对付。所以,井冈山根据地才能存在和发展壮大。
认识:无产阶级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
4.国际主义运动的规律
国际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以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现实
《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的,各国也纷纷效仿。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真题再现】
1.(07年高考上海历史)31.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经验是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于是对十月成功经验的介绍,A、B、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D。
2.(08北京文综)十月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的胜利
【答案】C
【解析】七月事件发生后,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的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故答案为C项。
3.(08广东文科基础)十月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A项的标志是1848年《党宣言》的发表;B项的标志是巴黎公社;在C项和D项的表述中,D项比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特点。
4.(09年浙江卷)21.下列关于国际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 十月的胜利推翻了统治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答案】D
【解析】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记忆。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神圣家族》;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是《资本论》;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的是二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源自《党宣言》,此书是马恩两人合作的成果。
5.(09年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经新组之委员会下令,凡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分别指( )
A.党 沙皇 B.党 资产阶级临时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
【答案】D
【解析】材料显然反映的是十月,故容易判断“广义派”、“”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
一、易错知识点
的二月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民主。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的开端和准备,而十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二、方法点拨
第一,多角度地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从横向上整合学科知识,首先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催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其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完善民主制度;再次,志愿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第二,本讲不是高考的热点,所涉及的高考试题较少,以选择题为主,分值相对较低,属于高考多年的冷点。专题内综合的试题较多,如:比较巴黎公社和十月的异同,分析两者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专题外的综合点主要有:国际工人运动与中国史相联系,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苏俄(苏联)的关系。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09.1扬州期末调研)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A.《和平法令》 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