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七单元复习纲要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七单元复习纲要教案

来源:九壹网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120世纪初,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21916年,德国进攻凡尔登,在这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凡尔登战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在波兰的奥斯威辛,有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

41942年,德举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51945年,即意大利之后,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正义终于战胜了。

619451024日,在美英苏中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7.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始于美国,银行、工厂纷纷倒闭。

8.经济危机的爆发,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他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得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了。

91852年的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自私自利的,只顾把本国的商品卖出去,不让别国的商品卖进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混乱。

10            危机期间,在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

 

参战国

卷入人数/死伤

时间

发动者(主要参战国)

本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个左右

15亿/3000万人

1941~1918

德国、奥匈帝国,英、法、俄

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亿以上/6000人(死亡)

1939~1948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伟大的十月)

  背景:前的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过程:二月:19173月彼得格勒武装。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但临时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

十月:191711月彼得格勒武装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成立了代表了工人、农民的苏维埃。

性质:社会主义

列宁和布尔什维党得到人民的拥护的原因: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他们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新生的苏维埃采取的施政措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颁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

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十月取得胜利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过渡到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

十月的意义:不仅改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的道路

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为挽救民族危机,在凯末尔领导下,成立了新的,发表了土耳其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了武装斗争。1922年,终于赶走了外国侵略军,赢得了国家的和自由。

4.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册地的改革。他采取了各种措施,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5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沉重。胡佛是危机爆发时的美国总统。

6.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规定了企业必须遵守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工人有权和雇主集体谈判。

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补助。

7.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

特点: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一、中华民族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

 1)背景:辛亥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 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举起科学”“民主的大旗,号召青年争取自由平等,以科学的方法认识新事物。

3)代表人物及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胡适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试做白话诗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

 4)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全力批判儒家学说,孔家店

提倡白话文

   5)意义:唤醒民众,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促进了中国人们的觉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促使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19195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示威——火烧赵家楼——北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人们纷纷响应。

  初步胜利:北洋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二、历史性的转折:

 1、十月对中国的影响:

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向学习,走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 陈独秀  上海)

3.党的成立:

  1)一大:19217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主义,选举陈独秀为局,确定党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2)二大: 上海

   内容:最终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主义

近期奋斗目标:对内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要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意义:中国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党,中国走上了新民主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党的领导;游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走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过程: 三大:1924年,广州  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合作。

              一大:1924年,广州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同党合作,共同领导国动。

 

2)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北伐的胜利进军。

2.北伐:

目的:1926年,为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国民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迅猛发展:党人的勇猛作战,叶挺第四军团赢得铁军称号

胜利发展的意义:极大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结果:由于蒋介石背叛,北伐失败。

3.中国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1)南昌:192781  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

是中国党创建,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8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的建军节。

     2)创建井冈山根据地:19279月,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开辟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中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

(这些根据地都分布在各省的交界处,那里敌人力量薄弱,基础较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些地区农特产比较丰富,便于筹集粮食,所以有利于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4.长征:1934——1935年,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主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5.遵义会议:1935年初  确立了在党的领导地位。

影响:从此,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最终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所有经历过工业文明洗礼的地方一样,跨入20世纪的中国也不只是战争和饥荒。同传统社会相比,悄然不觉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生活中的变化:

 

  表现: 物质生活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出现了新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社会习俗的改变:男子剪辫,女子缠足越来越少。

二.头脑中的变化:

 

    科学思想渐入人心。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如洋务运动、辛亥、五四新文化运动)

 

 

自由、平等等民主观念的接受。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争取婚姻自由。

妇女地位的提高   原因:受民主观念的影响

 

                   表现:夫妻双方男女平等

                         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考:我国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社会制度的压抑;教育模式的禁锢;经济发展的束缚;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不能给以科技为基础的发明创造良好的土壤。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时间:1931~1945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西安事变、日本投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九一八事变    1931918,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路轨,反诬中国破坏,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77,日军借口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拒后,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

 

卢沟桥事变为开端,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到1941年底,日本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南京大     19371213,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至少有30万中国平民和俘虏被杀害。

731    日军为进行细菌战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