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必修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必修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

  • 学生情况(分析)

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 教学内容 (分析处理)

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质的概念;难点是: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店里的窘阿杜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1. 通过对初中知识点的回顾,激起学生对溶液导电性的回忆;
  2. 通过实验探讨导电的物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教师通过补充实验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概括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4.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进行深一步分析概念;
  5. 将电解质的概念具体化,进而引出酸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对酸概念的学习,进行自己探究,得出碱与盐的概念;
  6. 指导学生书写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练习连接,巩固知识点;
  7.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教学媒体(设计)

1ppt播放课件内容;

2、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引入]我们知道,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中的规律进行研究。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离子反应的原因。

引入教学主题

认真听讲,思考;

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了解学习离子反应的必要性。

1min

[板书]标明本次课程的内容。

 

写出标题第二讲——离子反应

抄写笔记

让学生清楚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0s

[练习引入]

让学生回忆知识点。

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哪种物质是能导电的?(播放ppt,题目)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

铜片、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固体、蔗糖溶液、氢氧化钾固体、氢氧化钾溶液、硫酸溶液。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铜片、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溶液;

不能导电的是:氯化钠固体、无水酒精、蔗糖固体、蔗糖溶液、氢氧化钾固体。

 

让学生记起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以便更好的接触新知识。

 

 

2min

 

 

 

 

 

 

 

 

 

[提问]

师:既然大家都了解这些物质能够导电,那么它们导电的原理是什么?

 

导电的原理。

 

学生思考并回到问题。因为水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粒子。而金属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电子。

通过思考学生了解溶液导电的原理,为之后的概念学习做铺垫。

 

 

2min

[引述]

师:上面的知识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实验,证明熔融的氯化钾、蔗糖能不能导电。

实验探究,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蔗糖的导电性。

进行实验演示,证明氯化钠的导电性。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或蔗糖固体于蒸发皿中,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的泥三角上;

2、插入两根碳棒,连接好线路;

3、用酒精喷灯给氯化钠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认真观看实验,注意现象,并思考结果。

 

加强学生观察及思考能力。

3min

[提问] 师:好,观察完实验,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说说他看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果?             

氯化钠的导电性的解说

 

学生回答问题。

生:现象是:灯泡亮的;

说明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1min

 

 

 

 

[讲述]从上面这部分的习题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像氯化钠、硫酸等这样的,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电解质。反之,如果不能导电就是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

 

 

 

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从上面的知识点中认识到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30S

[板书]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化合物

 

 

抄写笔记。

通过笔记,加深学生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了解和掌握。

 

30s

ppt播放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非电解质;

 

 

观看详细概念,思考。

 

提醒学生注意

 

10s

[提问] 师:学习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我现在问大家两个问题。(ppt显示问题)老师按ppt给学生读一遍。

[思考]

1、铜片和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2、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

3、盐酸是电解质吗?

学生听看问题,思考问题;

某某学生回答。

启发学生从概念中分析问题;

 

3min

[分析]师:根据刚刚某同学的回答,我们先把电解质这个概念进行梳理一遍。(ppt播放)

1、要抓住关键词: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化合物,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是电解质。

2、像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在水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是其分别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和硫酸,故其不是电解质;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听讲;

 

帮助学生理清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min

 

[练习]ppt播放。

师:让我们做几道题巩固大家的学习成果;

 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1)NaCl (2)NaOH (3)H2SO4 (4)H2O (5)盐酸溶液 (6)小苏打(NaHCO3)(7)Fe  (8)Ca(OH)2 (9)Na2O (10)CO2 (11)蔗糖 (12)乙醇

 

 

 

根据前面所学习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既了解所学习的概念。

 

2min

[讲述]从上面的解析以及大家的练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解质的主要类型。

[板书]

二、电解质的类型:酸、碱、盐、水和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抄写笔记,思考。

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30s

[讲述]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的是电解。

[板书]

师:大家请翻开课本30页,阅读第二段与第三段,了解下电解的过程。

三、电解: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抄写笔记,看书本,思考及离解。

让学生了解电解这一概念及过程

2min

[讲解]分析电解过程。(播放Ppt演示电离过程。)

正如课本所说,当氯化钠加入到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氯化钠发生了电离

认真听讲及思考。

从讲解及视觉观看让学生了解电离这一过程。

2min

[提问]师:学习完这个电离的概念,了解了这一过程,有没有同学能够根据她所了解的知识写出的电力方程式?

引导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

 

思考并着手写电离方程式。

考察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思考以及掌握能力。

1min

[讲述]对学生所写的方程式进行评讲,并请同学进行练习,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书写电离方程式。(ppt)播放练习题。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  H2SO4   NaOH  Ba(OH)2  KNO3  NaCl  MgCl2

思考,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书写电离方程式。

巩固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能力,并未下面知识点的引出作铺垫。

2min

[讲解]师:从上面这一练习题中,我们发现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板书]        

HClH2SO4 ,HNO3 这些酸,它们电离出来的离子中都含有H+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子来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五、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学生听讲,并记录笔记。

引出酸的概念。

1min

20s板书

[引导]师:学习完酸的概念,现在由同学们来推导出碱与盐的概念。现在你们先想想,讨论讨论,然后我们找同学来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推出盐与碱的概念。

学生思考,观察,讨论,得出碱与盐的概念。

帮助学生学会总结与推论的能力。

4min3min讨论,1min回答。)

[讲述]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进一步完善碱与盐的概念。

写出碱与盐的概念。

听老师讲解,总结推论经验。

巩固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推理概括能力。

1min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