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历史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上学期教案

初三历史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上学期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一单元知识点

                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

                 

人类形成的过程

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能人

                               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尼爪哇人

                               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黄种人

                                晚期智人 白种人    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黑种人

 

母系氏族社会  形成的原因  群婚

                                   生产力低下,妇女劳动占主导地位

 

氏族社会               特点  财产公有

                             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  形成的原因  婚姻关系相对固定

                                   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特点  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

 

                        国家出现:公元前3500

古代埃及  统一:公元前3000

                        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典型特征:金字塔

                        

                        国家出现:公元前3500年以后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统一:公元前18世纪

                        发源地:两河流域

                         

                         典型特征:《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国家出现:公元前2500

                         发源地: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典型特征: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

 

 

 

 

 

 

                   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政治上:扩大公民的权力

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文化教育上: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评价:雅典的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建立时间:公元前509

                        征服意大利半岛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扩张  夺取地中海霸权:三次布匿战争

                        东征

                  出现危机:斯巴达克

                  被罗马帝国取代  时间:公元前27

                                  标志性事件: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

 

第二单元知识点

          时间:7世纪中期

          背景:阶级矛盾尖锐,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穆罕默德创立教(7世纪初)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622年)

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穆罕默德率兵征服麦加

                        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632年)

 

                        出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形成:查理。马特改革

特点  等级森严

                              教皇和教会权力至高无上

 

                城市的出现(10世纪)

西欧城市的复兴  争取自治权(琅城)(十一二世纪)

                意义:市民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首都: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灭亡原因:穷兵黩武、内忧外患

                  灭亡时间: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

 

 

 

 

 

 

第三单元知识点

               背景:工业使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阶级却生活贫困

               时间:1836—1848

英国的宪章运动 主要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意义: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

               结果:没有成功

 

                 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标志:《党宣言》发表

                 主要内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意义:国际工人运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背景  普法战争法军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对外屈膝,对内人民

巴黎公社         18713月,爆发

           过程  建立巴黎公社

                 1871521—28五月流血周,失败

           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公社战士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

           创作《国际歌》

 

              背景(原因) 南北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

                          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初期:军事上一再失利

美国南北战争  进程  扭转战局:林肯颁布《黑人奴隶的宣言》

                    结果: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

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

 

               背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制成为严重的障碍

               时间:1861

废除农奴制 主持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措施: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意义: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背景  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外国势力入侵

              主要力量:中下级武士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868

             方式: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集权

             主要内容 经济: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鼓励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