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来源:九壹网


4.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圈里初中  牛良德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重大意义。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了前后呼应,因此,我们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让学生分析老人为什么会出现耳聋、外界光线对瞳孔大小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近视眼的成因和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

观察比较分析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相似的点,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及参与竞争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培养关爱盲人、聋哑人的情感,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眼球和耳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二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认真观看漫画和解说,受语言的感染,产生学习的欲望。

1PPT出示真情告白,吐露一位近视眼学生的苦恼与困惑。

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1.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2.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学生学习提纲上的有关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归纳书上知识点,提出小组内提出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

 

 

 

4.学生对照学习提纲上的问题,认真观看FLASH动画,了解基本知识。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

[看一看]

[填一填]

[做一做]

[议一议]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点拨引导。

3.组织小组交流与评价,学生有困难的题目及时解答。

 

4.PPT出示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有关问题。

2.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主学习,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合作精神,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

3.遵循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进行指导。

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

4.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情景模拟

 

学以致用

 

 

5.通过观看FLASH动画,了解近视的有关知识。

 

 

6.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光线到达视网膜的通路上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出问题,视网膜出问题,视神经出问题,或视觉中枢出问题。

总结:只要是与视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出问题都有可能使人看不见。

 

6.全班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做好组内评价工作。

 

5.近视眼的探究及其预防

PPT出示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近视的有关知识。

6.PPT出示“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失明了。有一天,他问他的妈妈太阳是什么样的。妈妈说,太阳有一个金色的圆盘,圆盘外是红色的火焰。男孩问道:红色是什么样的呢?妈妈无语凝噎。是啊,红色是什么样的呢?不亲眼所见,靠别人的描述能清楚知道吗?”

6.组织交流与评价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

5. 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6.通过身边的事例,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从情感上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

 

 

 

6.通过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并给予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

3  近视的形成和预防

      ①形成原因: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

                                 眼球前后径过长  

       ②矫正:戴凹透镜                     

         预防:三要”“四不要

第二课时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互相猜测纸条上的内容。

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游戏中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听觉的重要性,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

 

 

学生看书,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

 

 

 

 

 

学生积极的回答耳朵的结构及功能。

 

 

 

 

 

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听觉的形成过程,小组间相互补充。

 

 

 

 

 

 

 

 

学生阅读课本P94上面一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书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参考课本P94第三段)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参考课本P94第三段)

 

 

 

学生讨论,回答。

 

一 听觉的重要性

请大家观察课本P92-93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

二  耳的结构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大家说的非常好,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图Ⅳ-5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

听觉的形成

1.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教师讲解: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耳蜗(收集声波);      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

学生看书总结,师生共同板书: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用耳卫生

1.教师举例:在一个铁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由于长期在机器轰鸣中度日,该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聋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噪音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耳?

2.耳的结构图中有一个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请分析咽鼓管的好处和危害。教师强调: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咽鼓管会张开,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鼻咽部炎症时,病菌可经咽鼓管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

 

 

 

 

 

 

 

 

 

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能力。

 

 

 

 

 

 

 

 

 

 

 

图文并茂,符合教学直观原则,其中的资料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采用竞赛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情景模拟

 

学以致用

 

 

 

学生分组会诊,写出诊断步骤、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案

有一病人突然双耳失聪,前来就诊,作为医生的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给他进行检查和诊断?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

 

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学生对耳的结构的认识和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形成听觉)

三、耳的保护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